[发明专利]一种余热锅炉烟气循环风机轴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2132.9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沛丽;王进;许岩韦;朱真真;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0 | 分类号: | F04D29/10;F04D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昱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烟气 循环 风机 轴封 系统 | ||
一种余热锅炉烟气循环风机轴封系统,包括密封套结构和压缩气源配套系统;所述密封套以间隙配合环绕设置在风机主轴上,所述密封套尾部与风机机壳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套内部分布有多个凹槽;所述密封套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与风机机壳的距离大于出气孔与风机机壳的距离;所述压缩气源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气孔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配套系统设计合理完整,辅助实现安全可靠运行,避免剧毒物质泄露的风险,保障环境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烟气循环风机轴封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处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垃圾处理技术,焚烧烟气中的二噁英类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有效控制二噁英类物质的产生与扩散,直接关系到垃圾焚烧及垃圾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烟气再循环是作为一种低氮燃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目前已经成为发电厂常规烟气净化工艺,其中将余热锅炉出口作为烟气再循环的抽气口,通过一台风机把中温烟气送入炉内,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再循环技术。但是该处的烟气未经二噁英脱除,必须保证再循环过程中的完全密封,防止再循环烟气泄露,否则将影响环境安全。
由于传动部位泄露严重,风机进气端和出气端的轴封是整个烟气输送中尤为关键的问题。公开号为CN209494923U的专利为一种新型轴颈密封装置,特别是图1-图2,以及说明书第[0005]-[0021]段,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部基板、金属密封环、密封腔及防尘板,密封腔内设有环形腔,腔内设有石墨环。金属密封环受热膨胀收紧,减少从轴颈流出的热空气,形成第一级密封;石墨环与轴颈紧密接触,形成第二级密封;密封腔内的环形腔形成迷宫密封形式,形成第三极密封;防尘板将气流进行阻挡,形成第四级密封,但上述专利无法保证风机轴封零泄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轴封无法实现零泄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温风机轴封系统。
一种余热锅炉烟气循环风机轴封系统,包括压缩气源和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以间隙配合环绕风机主轴设置,所述密封套尾部与风机机壳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套内部分布有多个凹槽;所述密封套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其中进气孔与风机机壳的距离大于出气孔与风机机壳的距离;所述压缩气源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气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源与所述进气孔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源与所述进气孔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源与所述进气孔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用于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孔与风机气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是锯齿形、半圆形或U形。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源是压缩空气、压缩氮气或压缩氦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烟气循环风机轴封系统,当风机主轴内的烟气泄漏,进入密封套和主轴之间的缝隙内,烟气在通过凹槽曲曲折折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使得泄漏量减小,这是第一级密封;出气孔与风机气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通过管路将泄露的烟气连接到风机前,利用风机气体入口处的负压,将烟气吸入风机,再次进行输送,这是第二级密封;将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密封套与风机主轴之间的空隙,高压气体一部分沿轴向间隙朝向风机机壳流动,迫使泄露的烟气往回走,另一部分沿反向轴向间隙排入环境中,确保没有烟气外泄,这是第三级密封;通过这第一、二级或第一、二和三级密封组合,任一级密封作用失效时都可以互相补充,确保零泄漏,配套系统设计合理完整,辅助实现安全可靠运行,避免剧毒物质泄露的风险,保障环境安全;
(2)压缩气源与进气孔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泄压阀,当压缩气源供应的气体压强过大时,泄压阀用于调节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健身器械的支臂位置获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训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