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低耗低延迟的交流幅值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2072.0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来新泉;王炳源;牛智文;刘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04 | 分类号: | G01R19/04;G01R15/09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侯琼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个 低耗 延迟 交流 检测 电路 | ||
1.一种低耗低延迟的交流幅值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可以满足交变电压的实时峰值检测;所述幅值检测电路包括:两个电压-电流转换电路(11,12)、两个电流平方电路(21,22)、两个补偿电路(31,32)、电流倍增电路(4)、电流-电压转换电路(5)、比较器A1、比较器A2;
所述幅值检测器的两路正交输入信号Vsin和Vcos分别经过电压-电流转换器后产生等比例的电流信号Isin和Icos;电流信号Isin经过电流平方电路(21)后产生平方电流信号Io1_s、电流信号Icos经过电流平方电路(22)产生平方电流信号Io2_s,两路平方电流信号相加得到电流信号Io_s;同时输入信号Vsin、Vcos和共模电位Vcm进行比较产生比较电位Vs_sel和Vc_sel,决定补偿电路的比例系数,得到相应的补偿电流Icomp1和Icomp2;Io_s经过电流倍增电路(4)后与两路补偿电流Icomp1和Icomp2相加得到输出电流Io,最后电流信号Io经过电流-电压转换电路(5)产生输出电压Vo;
结合电压-电流转换电路(1)和电流倍增电路(4),可以将电路能够处理的输入的正余弦电流信号范围和增益提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耗低延迟的交流幅值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流平方电路包括缓冲器BUF,4个PMOS管MP1~MP4,6个NMOS管MN1~MN6,4个开关管S1~S4和电容C1;其中,
所述电容C1的上极板与电源电压VDD相接,下极板接缓冲器BUF的输入端,并经过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管S3连接至第二NMOS管MN2漏极,所述缓冲级BUF的输出端输出比较电位V1;
所述第一NMOS管MN1和第二NMOS管MN2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共同连接至GND,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和自身漏极相连作为电流镜的输入端连接内部偏置电流I1;
所述第一PMOS管MP1和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共同连接至电源电压VDD,栅极相连并连接至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和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连接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第二PMOS管MP2和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共同连接比较电位V1;
所述第一开关管S1跨接于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和输入电流Iin1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管S2跨接于电容C1下极板和第二PMOS管MP2漏极之间;
所述第三开关管S3跨接于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和第二NMOS管MN2漏极之间;
所述第四开关管S4跨接于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和第三NMOS管MN3漏极之间;
所述第三NMOS管MN3和第四NMOS管MN4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共同连接至GND,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和自身漏极相连,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相连并共同连接输出电流Io1_s;
所述第五NMOS管MN5和第六NMOS管MN6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共同连接至GND,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和自身漏极相连并连接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0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修复功能的生物活性敷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