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压抗拉伸的散热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1703.7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8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4;H01B7/42 |
代理公司: | 南京国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96 | 代理人: | 娄飞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市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压 拉伸 散热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压抗拉伸的散热型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包括设于线芯、功能层和外护套,缆芯内设有分隔支撑架,分隔支撑架包括与线芯一一对应的分隔条,每个分隔条背向电缆轴线的一端均连接有两个斜支撑条,每个斜支撑条的外侧端均连接有一个弧形支撑条,每相邻两个弧形支撑条之间均留有间隙形成条形散热口;每个弧形支撑条的外侧面均设有一个波形缓冲条,所有的波形缓冲条的外侧套设有一个抗压套层,抗压套层的截面为环状的波浪形,且抗压套层包括沿其周侧交替间歇式连接的外凸弧形部和内凹弧形部,功能层套设于抗压套层的外侧。本发明具有优良的抗压、抗拉伸性能,且有利于电缆的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抗压抗拉伸的散热型电缆。
背景技术
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物体我们称之为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和外绝缘的特征。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和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和电器等,现有的电缆具备一定的抗拉伸能力,但是其抗压能力一般,因此在特殊作业环境下,极易损坏且缩短其寿命,不便于有效使用。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压抗拉伸的散热型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压抗拉伸的散热型电缆,包括设于缆芯处的至少两根线芯和依次套设于缆芯外侧的功能层和外护套,所述缆芯内设有分隔支撑架,所述分隔支撑架包括与线芯一一对应的分隔条,且每相邻两根所述线芯之间均设有一个分隔条,每个所述分隔条背向电缆轴线的一端均连接有两个斜支撑条,每个所述斜支撑条的外侧端均连接有一个弧形支撑条,所述弧形支撑条的截面呈扇环形,每相邻两个弧形支撑条之间均留有间隙形成条形散热口,且所有的弧形支撑条内缩能够拼成一个完整的环形;
每个所述弧形支撑条的外侧面均设有一个波形缓冲条,所述波形缓冲条在其长度方向上呈波浪形,所有的波形缓冲条的外侧套设有一个抗压套层,所述抗压套层的截面为环状的波浪形,且抗压套层包括沿其周侧交替间歇式连接的外凸弧形部和内凹弧形部,所述外凸弧形部与波形缓冲条一一对应并位于波形缓冲条的外侧,每个内凹弧形部均位于相邻两个波形缓冲条之间,所述功能层套设于抗压套层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波形缓冲条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固定有连接块,且每个连接块均固定在波形缓冲条的波谷处,所述弧形支撑条的外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与连接块一一对应并与连接块相适配的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槽的长度大于连接块的长度。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可将波形缓冲条稳定连接在弧形支撑条上,从而便于进行波形缓冲条的装配,在装配好波形缓冲条后,波形缓冲条不轻易脱离弧形支撑条,从而便于进行抗压套层的装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截面呈燕尾形,所述连接槽为燕尾槽。通过呈燕尾形的连接块和连接块相适配的燕尾槽,能够满足波形缓冲条与弧形支撑条稳定连接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内凹弧形部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设置能够促进抗压套层内侧的热量传递至抗压套层外侧,有利于促进电缆的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功能层及位于第一功能层内侧的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均为阻燃层、阻水层、铠装层、屏蔽层、缓冲层中的至少任意一种。阻燃层、阻水层、铠装层、屏蔽层、缓冲层能赋予电缆相应的功能,通过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设置可实现对电缆的多种功能防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