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沟盖板开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1655.1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义;周彬;刘冬生;唐琳;何勇军;赵斌;聂其兵;孙国磊;陈莉;郭静;张斌;孙晓迪;罗荣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山东联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周杰 |
地址: | 25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沟 盖板 开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沟盖板开启装置,包括车体、吊板,底盘上部一侧设有立柱,立柱上端铰接有撬杆,立柱一侧铰接有液压缸,撬杆另一端铰接有连杆,吊板设置于连杆下部,支撑臂下部设有吊杆,吊杆外部滑动地连接有滑套,吊杆下部一侧设有第一顶板,第一顶板下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第一顶板,吊杆下端通过轴套活动地安装在第二销轴上,滑套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下端与第一顶板内壁铰接,滑套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下端与第二顶板内壁铰接。本发明在车体前部设置了吊板,在吊板下部设置了若干吊杆,吊杆的下部设置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利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将电缆沟盖板撬起,避免了电缆沟盖板受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沟盖板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沟为有盖板的沟道,盖板的形状一般为矩形,厚度一致,敷设和维修电缆时都必须揭开盖板,揭开盖板的传统方法为作业员手持撬棍撬入盖板上的矩形孔中,再用力将盖板撬开。
因盖板上的矩形孔位于盖板的两侧,如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揭盖,作业员无论撬哪一端都是比较吃力的,需要使用较多的力气,费时费力,此外撬棍撬盖板,盖板矩形孔处为支点受力大,易到导致矩形孔被撬大,或者盖板受磨损,影响盖板再次对电缆沟进行覆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沟盖板开启装置,在车体前部设置了吊板,在吊板下部设置了若干吊杆,吊杆的下部设置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利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将电缆沟盖板撬起,避免了电缆沟盖板受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沟盖板开启装置,包括车体、吊板,所述车体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下部的移动轮,所述底盘上部一侧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端铰接有撬杆,立柱一侧铰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撬杆一端铰接,所述撬杆另一端铰接有连杆,所述吊板设置于连杆下部,所述吊板的四角处设有支撑臂,支撑臂下部设有吊杆,所述吊杆外部滑动地连接有滑套,吊杆下部设有限位环,所述吊杆下部一侧设有第一顶板,第一顶板下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第二顶板,所述吊杆下端通过轴套活动地安装在第二销轴上,所述滑套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下端与第一顶板内壁铰接,所述滑套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下端与第二顶板内壁铰接。
电缆沟盖板开启时,将车体移动至电缆沟一侧,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使撬杆的前端带动吊板下降,吊板带动四角处的吊杆下降,并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铰接处对准电缆沟盖板的矩形孔,液压缸的活塞杆继续伸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外壁与矩形孔接触收,在矩形孔的干涉下,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端的开口减小,此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滑套向吊杆的上部滑动,当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顶部完全插入电缆沟盖板的矩形孔内部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外壁失去矩形孔的干涉,滑套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滑套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口打开,此时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口宽度大于矩形孔的宽度,然后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通过撬杆带动吊板上升,吊板通过吊杆将电缆沟盖板升起,完成一个电缆沟盖板的开启作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销轴两侧设有扭簧,扭簧的一个力臂与第一顶板内壁相接触,扭簧的另一个立臂与第二顶板内壁相接触;扭簧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插入矩形孔内部后迅速打开,提高了电缆沟盖板开启的效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吊杆上部固定地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下部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滑套上部相连,第一弹簧进一步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插入矩形孔内部后迅速打开,提高了电缆沟盖板开启的效率,且第一弹簧避免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口在意外状态下闭合,避免了电缆沟盖板撬起后掉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端与电缆沟盖板平齐,增大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与电缆沟盖板的接触面积,避免了电缆沟盖板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山东联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山东联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