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电路、显示面板、装置及感测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9291.3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袁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G06V4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曹娜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电路 显示 面板 装置 驱动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装置及感测驱动方法,该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光电感测器件、存储模块、感测开关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器件,使得作为光电感测单元的光电感测器件与外部补偿驱动电路相结合,减少外部补偿驱动电路所占用的空间,并且例通过光测线为光电感测器件提供初始化信号,无需额外的信号线提供初始化信号,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装置及感测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需求的提高,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因其实用性,已成为关注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对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设备来说,指纹识别已慢慢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指纹识别技术为将指纹识别模组嵌入于独立的按键或嵌入到显示屏内。由于现时移动设备终端趋向于全面屏和轻薄化,设备终端内部的可利用空间日益减小,难以腾出相应的空间设置指纹识别模组,因此通过在屏幕下集成指纹识别器件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应运而生。目前的指纹识别器件是后置在显示面板的下部,占用了额外的空间,如何与显示面板集成的光学指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部分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装置及感测驱动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光电感测器件、存储模块、感测开关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器件;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数据线发出的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所述感测开关模块用于在第二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感测线发出的第一初始化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光电感测器件的第一端;
所述光电感测器件用于在第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依据入射光产生光生电流信号,并将所述光生电流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以降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的电位;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使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电压稳定;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端的电位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电感测器件包含:第一晶体管和光电感测元件;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或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光电感测元件的第一极连接,且所述光电感测元件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光电感测元件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且所述光电感测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或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电感测元件为二极管或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所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四控制信号端连接,或者,所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电感测器件还包含:第二晶体管;
当所述光电感测元件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控制信号端连接;或者,
当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光电感测元件的第一极以及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控制信号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9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