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氯乙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8337.X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冯冬娅;张强;方静;刘杨;张永刚;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9/14;C02F1/72;C02F1/76;C02F1/52;C02F101/36;C02F101/32;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杜朗宇 |
地址: | 61193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乙烯 废水 预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氯乙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将含氯乙烯废水与铁或者铁合金、氧化性盐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调节pH值,固液分离。本发明预处理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能够降低含氯乙烯废水中的氯乙烯、色度、COD、氨氮以及S2‑,污水处理效果好,能够为后续的污水处理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氯乙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氯乙烯主要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以生石灰和焦炭为原料制备电石,电石和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再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即得到氯乙烯单体。氯乙烯生产过程以及贮存氯乙烯的气柜液封排放的废水,即为含氯乙烯废水。含氯乙烯废水溶有挥发性氯乙烯、氯代乙烷、乙炔等有机物、氨氮、硫化物、亚铁盐等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而含氯乙烯废水中COD浓度较高。除此之外,氯乙烯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其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塑料成品、香烟、药品、化妆品内均能检测到氯乙烯,而污水处理厂的水中和空气中的氯乙烯污染更严重,极有可能成为职业接触外的新的污染源。而氯代烷烃也属于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性与稳定性,且密度大于水,在地下水中具有积蓄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危害。每年大量上述污染物会随工业废水排放掉,这种含挥发性氯乙烯、氯代乙烷、乙炔等污染物的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具有危害水生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减少农作物产量等危害。
目前,随着人们对环境的目益重视,国内外的污水排放标准中把COD也作为了重要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废水、高浓度COD废水等一些高难废水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氯乙烯、氯代烷烃为有生物毒性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曝气生化处理法处理,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同时曝气过程会使氯乙烯挥发造成二次污染,不仅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一定条件下还会在空气中爆炸,且氯乙烯、氯代烷烃均为短链卤代烃,传统的化学氧化方法难以将这些物质彻底氧化为无机态。
因此,如何有效降低上述污染物含量是废水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氯乙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明显减少污水中有生物毒性的挥发性物质以及COD、氨氮、S2-含量,污水处理效果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氯乙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将含氯乙烯废水与铁或者铁合金、氧化性盐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调节pH值,固液分离。
本发明采用铁或铁合金作为Fe2+的供体和氧化性盐在弱酸性环境下产生次氯酸、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OH·)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无机态的CO2,降低COD。次氯酸可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逸出,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根,降低氨氮和硫化物的浓度,同时氧化得到的三价铁离子发生水解作用,在溶液中形成胶体,从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等絮凝沉降,有利于降低废水的浊度、色度和气味,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铁为还原铁、生铁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铁合金为铁-铜合金、铁-锌合金、铁-镍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铁或铁合金的形态可以是颗粒、粉末、刨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性盐选自次氯酸盐、氯酸盐、亚硝酸盐中的一种,优选次氯酸盐。
进一步地,所述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钠、次氯酸钾、次氯酸钙中的一种,优选次氯酸钠;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5%的次氯酸钠。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氯乙烯废水与铁或者铁合金混合后的pH值为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3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