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棚蔬菜连作地的退化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7683.6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60;C05G3/80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棚 蔬菜 连作 退化 土壤改良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棚蔬菜连作地的退化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有废弃蔬菜栽培基质50~70份、泥炭30~50份、木醋液3~5份、矿源腐植酸3~10份、硫酸亚铁1~3份、硫酸镁4~6份和光合菌生物有机肥1~3份;该退化土壤改良剂实现了对废弃蔬菜栽培基质的回收再利用;同时废弃蔬菜栽培基质、泥炭可使土壤蓬松,改善土壤板结问题;泥炭及光合菌生物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蔬菜生长;木醋液呈酸性,结合硫酸亚铁及硫酸镁后,可调节土壤酸碱度;另外其制备方法中通过蒸汽消毒、木醋液杀菌驱虫的共同作用,对废弃蔬菜栽培基质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同时整个制备过程简单易行,投入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蔬菜连作地的退化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栽培具有技术集约和资本集约的特点,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保证蔬菜、瓜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方面表现优异,近年来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大棚蔬菜地固定、种植技术专业性强等特点,菜农常常多年连续重茬种植同类型蔬菜,同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再加上大棚内高温高湿、光照较弱等因素,导致大棚菜地土壤退化,连作障碍问题突出,出现土壤板结僵化、轻度盐碱化、营养失衡、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基质栽培作为一种技术集约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集约度高、防止土传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利于栽培技术现代化等优势,因而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植。但基质在种植完一种蔬菜产品后,受外界环境、植物根系本身分泌物及过多施肥等因素的影响,其理化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被重复使用后质量下降尤其明显,最终使生长后的作物品质不达标。由于对质量不达标基质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不成熟或处理成本过高,大量基质被废弃,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及土地占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大棚蔬菜连作地的退化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从而解决了大量废弃蔬菜栽培基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大棚蔬菜连作造成的土壤退化导致作物的产量低和品质差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大棚蔬菜连作地的退化土壤改良剂,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废弃蔬菜栽培基质50~70份、泥炭30~50份、木醋液3~5份、矿源腐植酸3~10份、硫酸亚铁1~3份、硫酸镁4~6份和光合菌生物有机肥1~3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弃蔬菜栽培基质为栽培过3~4茬蔬菜后的无土栽培基质,所述废弃蔬菜栽培基质的成分为椰糠、蛭石、珍珠岩及有机肥料。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泥炭的粒径为10~20mm,pH值为5.8~6.2,所述泥炭内含有腐植酸及有机质,所述泥炭中的腐植酸质量占泥炭总质量的百分比≥35%,所述泥炭中的有机质质量占泥炭总质量的百分比≥4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矿源腐植酸是指从风化煤或褐煤中提取出的腐植酸,所述矿源腐植酸的细度≥120目,所述矿源腐植酸中腐植酸的质量占矿源腐植酸总质量的40~5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木醋液为玉米秸秆制炭过程中产生的衍生品,所述木醋液的pH值为4.9~5.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光合菌生物有机肥中光合细菌的有效活菌数≥1亿/g,有机质≥40%。
一种大棚蔬菜连作地的退化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处理:将废弃蔬菜栽培基质装入编织袋中;然后装有废弃蔬菜栽培基质的编织袋装入蒸汽灭菌容器,向蒸汽灭菌容器中通入水蒸汽18~24小时进行消毒,然后将消毒后的废弃蔬菜栽培基质的编织袋取出,冷却,晾晒,备用;
步骤2,第一次混合:按照配方比例将废弃蔬菜栽培基质与泥炭进行均匀混合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