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源的恒功率控制电路、方法及智能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7579.7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吴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源 功率 控制电路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源的恒功率控制电路、方法及智能电源,用于缓解快充过程中的过功率,导致的待充电设备和智能电源损坏的问题。其电路包括:电源芯片模块、快充协议芯片模块、限流模块、恒功率控制模块及充电接口模块;当第一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时,恒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之间均不导通,使得电源芯片模块根据快充功率需求输出第一输出限流;当第二输出电压大于电压阈值时,恒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之间均导通,向电源芯片模块的限流端反馈第二输出限流,第二输出电压与第二输出限流的乘积等于第一输出电压与第一输出限流的乘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电源的恒功率控制电路、方法及智能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增多,对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也随之增多。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以产品小型化为主,使得电池容量的增长遇到瓶颈。因此,各电子设备厂商相继推出各种快充用来减少充电时间。
按照快充协议各种电压的电流要求不同,对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的要求也不同的情况,一般采用最大电流的保护,例如,高通的快充协议QC2.0 CLASS A的要求为5V/3A、9V/2A、12V/1.5A,电源给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将5V时候的3A作为最大电流的过流保护。
但是,如果在电压是9V和12V时,过流保护的最大电流仍然是3A,对应到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就是27W和36W了,但是按照QC2.0 CLASS A的要求,在9V和12V时,电源的预期输出功率都应该是18W。那么,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超过预设输出功率的部分,只能靠便携式电子设备自身控制电流来弥补,会导致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源都存在过功率的风险,从而容易导致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源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缓解智能电源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快充过程中的过功率,导致的待充电设备和智能电源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源的恒功率控制电路、方法及智能电源。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电源的恒功率控制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电源的恒功率控制电路,包括:
电源芯片模块、快充协议芯片模块、限流模块、恒功率控制模块及充电接口模块;
所述电源芯片模块的输出正极与所述快充协议芯片模块的供电端及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芯片模块的输出负极与参考地及所述限流模块的一端连接;
所述恒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芯片模块的所述输出正极连接,所述恒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限流模块的另一端及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恒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源芯片模块的限流端连接;
所述快充协议芯片模块的数据通信端与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的数据通信接口连接,所述快充协议芯片模块的电压反馈端与所述电源芯片模块的电压反馈端连接;
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
所述快充协议芯片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模块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目标电压反馈至所述电源芯片模块;
所述电源芯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电压调节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输出电压;
所述恒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当第一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时,所述恒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之间均不导通,使得所述电源芯片模块根据快充功率需求输出第一输出限流;
所述恒功率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第二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电压阈值时,所述恒功率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之间均导通,向所述电源芯片模块的限流端反馈第二输出限流,使得所述电源芯片模块输出第二输出限流,所述第二输出电压与所述第二输出限流的乘积相等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与所述第一输出限流的乘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