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导线端头激光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4524.0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乔晓利;周佩民;刘贡平;黄慧萍;范军华;高洁;贾冰;曹国华;张茂云;孟宪宇;马国庆;丁红昌;田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曲博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导线 端头 激光 加工 设备 | ||
航空导线端头激光加工设备,涉及航空线束加工领域。本发明包括:进线口装置、夹线装置、寻位装置、激光系统、支撑轴筒、控制器、设备底座和设备上支座;夹线装置和寻位装置安装在支撑轴筒中,夹线装置前端与进线口装置相连,夹线装置后端与寻位装置相连,支撑轴筒安装在激光系统中;进线口装置和激光系统均安装在设备底座上;设备上支座安装在进线口装置和激光系统上端;进线口装置、夹线装置、寻位装置、激光系统均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控制器控制各部件运转。本发明的航空导线端头激光加工设备,具有加工高效、适配性强、操作灵活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高精度加工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导线端头激光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线束作为供电、通信系统的桥梁,任何电子系统及通讯设备的有效连接都离不开它。据统计,我国某型号飞机,一架飞机上的导线有1万4千根以上,这样线束端头加工量就接近3万个。在线束装配过程中,导线端头处理是装配生产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导线端头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目前,在汽车线束加工中,大型线束生产企业广泛采用集定长下料、自动剥线、端子压接于一体的线束端头生产设备。但是,对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由于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这些设备的加工标准还不能达到产品的要求。航空线束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生产准备、布线、端接等阶段。航空线束结构复杂,只有在完成布线并捆扎后才能对导线进行端接处理,包括导线剪齐、套标识、死接头处理、屏蔽处理、接触偶压接和电连接器插接等工作。从现在的企业生产情况看,在进行线束端部加工时,都要求在一个空间有限、操作简单的条件下使用加工设备,同时,由于飞机需求数量日益增加,产量也是越来越大,对线束生产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针对航空线束端头的加工广泛使用的是一些冷剥加工的手工工具,例如剥线钳、专用刀具等工具,这种手工加工的方式可能会对导线线芯造成物理损伤,降低导线的机械强度,影响导线的使用寿命,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飞机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需求。国内外也有部分企业与研究机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用电加热的方法进行端头加工,但是由于航空导线的绝缘层都是耐高温、低温的导线,所以不容易被熔化,熔化后也不容易被分离,加工效果不好。
因此,为提高航空线束端头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在生产设备国产化的大背景下,开发适用于航空标准的导线端头加工设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导线端头激光加工设备。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航空导线端头激光加工设备,包括:进线口装置、夹线装置、寻位装置、激光系统、支撑轴筒、控制器、设备底座和设备上支座;夹线装置和寻位装置安装在支撑轴筒中,夹线装置前端与进线口装置相连,夹线装置后端与寻位装置相连,支撑轴筒安装在激光系统中;进线口装置和激光系统均安装在设备底座上;设备上支座安装在进线口装置和激光系统上端;进线口装置、夹线装置、寻位装置、激光系统均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口装置包括:数字位移传感器、进线口支架、进线孔盘、孔盘固定架;进线口支架为L形,设备上支座左端固定在进线口支架上端,进线口支架下端固定在设备底座上;进线口支架中心设有进线孔盘安装孔;进线孔盘安装在进线孔盘安装孔中,进线孔盘后端通过孔盘固定架固定;数字位移传感器安装在进线口支架前端面上,数字位移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位于进线孔盘安装孔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孔盘包括:导线通孔、进线孔转盘、进线孔盘本体、法兰盘、限位孔、导线通道、定位珠和螺纹孔;进线孔盘本体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限位孔;螺纹孔设置在进线口支架的进线孔盘安装孔内壁上;定位珠安装在螺纹孔中,定位珠由弹簧和钢珠组成,弹簧安装在螺纹孔内部,钢珠安装在弹簧端部,定位珠顶端钢珠与限位孔配合;进线孔转盘外圈设有防护层;进线孔转盘安装在进线孔盘本体前端;进线孔盘上设有多个内径大小不同的导线通孔;法兰盘设置在进线孔盘本体后端;导线通道为多个,多个导线通道与多个导线通孔一一对应;定位珠顶端钢珠与限位孔配合,提供限位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未经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5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