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递扭矩的双轴连接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62588.7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余斌;陈春水;布图格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精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递 扭矩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扭矩传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递扭矩的双轴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固定缸以及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缸,所述固定缸与所述旋转缸的轴心处转动套接有贯穿二者的扭转轴,所述扭转轴与所述旋转缸之间形成封闭的油压腔体,所述旋转缸通过带轮转接环、第一外轴以及第二外轴将其所承载的扭矩传递至被试件外圈的摩擦片。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外轴与第二外轴作为扭矩传递链的主体将作用于旋转缸的扭矩传递至被试件的外圈,在第一外轴与第二外轴的内腔设置有内长轴将作用于扭转轴的扭矩传递至被试件的内圈,实现在摩擦片旋转的过程中对其内部的从动盘毂进行扭转测试,突破以往汽车减震器测试的局限所在,促进减震器测试整体水平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扭矩传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递扭矩的双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扭转减振器是汽车离合器中的重要元件,主要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等组成,扭转减振器可以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同时增加传动系扭转阻尼,抑制扭转共振相应的振幅,并衰减因冲击产生的瞬态扭振,控制动力传动总成怠速时离合器与变速器轴系的扭振,消除变速器怠速噪声和主减速器、变速器的扭振及噪声,缓和非稳定工况下传动系的扭转冲击载荷,改善离合器的接合平顺性。
在扭转减震器生产出来后,需要对减震器的性能进测试,测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减震器外圈摩擦片的旋转次数即旋转可靠性进行测试,另一方面则是对减震器内圈的从动盘毂的的扭转次数以及角度进行测试,现有的减震器测试试验台只能针对上述两方面中的一种进行测试,无法在摩擦片旋转的过程中对其内部的从动盘毂进行扭转测试,且由于多个零件在装配完成后会增加扭矩输出端与被测件之间的距离,距离延长后,若没有相应的连接机构,就无法实现被测件的扭矩测试,为了保证被测件仍能进行高精准度且高同步性的扭转测试,这里提出一种传递扭矩的双轴连接结构来解决远距离的扭矩传递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递扭矩的双轴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传递扭矩的双轴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固定缸以及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缸,所述固定缸与所述旋转缸的轴心处转动套接有贯穿二者的扭转轴,所述扭转轴与所述旋转缸之间形成封闭的油压腔体,所述旋转缸通过带轮转接环、第一外轴以及第二外轴将其所承载的扭矩传递至被试件外圈的摩擦片,所述扭转轴通过内长轴以及花键轴将其所承载的扭矩传递至被所述被试件内圈的从动盘毂。
进一步在于,所述固定缸通过关于其横向中心面对称设置的两个缸体支撑座悬置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扭转轴的一端通过转接头连接有联轴器,所述底板的顶面对应所述联轴器的位置设置有端部安装有编码器的编码器底座,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编码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在于,所述旋转缸的外环壁套设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通过与其传动连接的同步带将外部扭矩传递至所述旋转缸,所述旋转缸通过带轮转接环连接有所述第一外轴。
进一步在于,所述固定缸的顶端设置有并流阀,所述并流阀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液伺服阀,所述并流阀上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回油口和进油口。
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外轴与所述第二外轴之间设置有扭矩转速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转接环,所述扭矩转速传感器内圈外圈共两层设计,所述扭矩转速传感器的外圈通过其底端设置的传感器底座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扭矩转速传感器内圈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传感器转接环以及所述第二外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轴通过外轴胀套与所述传感器转接环套接固定。
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二外轴的端部连接有工装转接环,所述工装转接环上可拆卸连接有环型的工装法兰,所述工装法兰上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所述被试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精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精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5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