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延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1474.0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3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葛大伟;张德朝;李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9 | 分类号: | H04B10/079;H04B10/2513;H04B10/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曹娜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延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时延测量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光源、IQ调制器和模式转换器;以及,能够与待测少模光纤的输出端相连的模式控制器;以及,信号测量子装置;信号测量子装置包括:与模式控制器相连的光探测器,和通过信号采集器与光探测器相连的计算单元;其中,模式转换器能够与待测少模光纤的输入端相连;IQ调制器还与信号发生器相连;IQ调制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调制到光源发出的线偏振激光上形成调制后的单边带光信号;计算单元能够根据信号采集器采集的信号确定待测少模光纤的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信息。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测量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延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用户的持续增加、网络数据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对于网络容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常见的光的复用维度(时间、波长、偏振、多进制调制等)都已经面临潜力开发的瓶颈,当前基于普通单模光纤的光通信系统已经无法应对蓬勃的网络容量需求。而少模光纤(Few-mode fiber,FMF)中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的复用维度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理想情况下,各个模式之间是相互正交,可以作为独立信道使用的,通过与传统的时间、波长、偏振和多进制调制格式进行多维复用,进而大大增加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可以广泛应用在切片分组传送网(Slicing Packet Network,SP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Network,OTN)、光无源接入网(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5G前传(5G Front-haul)和数据中心光互连(Data Center Interconnection,DCI)等关键场景。因此,研究和测试少模光纤中的模式相关参数对于监控系统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的,对于少模光纤,由于弱导条件,其所支持的各本征矢量模式会发生简并,即具有相近有效折射率的本征矢量模式简并成为一个简并模式。在模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中,一般将简并模式作为信道单元使用,即组成同一个简并模式的各本征矢量模式在光纤传输中承载相同的信号。
然而,同一简并模式内的各本征矢量模式仍然存在微小的有效折射率差和传播速度差,从而会在传输过程当中累积时延,进而造成信号发生展宽,引起符号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造成信号质量下降,影响网络传输性能。这种现象称之为“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Intra-degenerate-mode Differential Mode Delay,IDM-DMD)”。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是影响系统性能及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但是,现有技术中并不存在针对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的测量方案,无法准确测量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时延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测量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测量设备,包括:
依次相连的光源、IQ调制器和模式转换器;
以及,能够与待测少模光纤的输出端相连的模式控制器;
以及,信号测量子装置;所述信号测量子装置包括:与所述模式控制器相连的光探测器,和通过信号采集器与所述光探测器相连的计算单元;
其中,所述模式转换器能够与所述待测少模光纤的输入端相连;所述IQ调制器还与信号发生器相连;所述IQ调制器将所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调制到所述光源发出的线偏振激光上形成调制后的单边带光信号;
所述计算单元能够根据所述信号采集器采集的信号确定所述待测少模光纤的简并模式内差分模式时延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故障注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下一篇:废液晶无害化真空裂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