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仿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1016.7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波;陈建华;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郝雅娟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息 融合 仿真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仿真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体系仿真想定层,其用于输入对抗双方的兵力参数,以及至少其中一方的武器参数、以及海洋作战环境参数;体系仿真规则层,其用于根据体系仿真想定层输入的参数分别调用相应的规则库,生成基于过程模型的运行事件;体系仿真运算层,其用于对各运行事件进行融合运行计算,形成仿真结果;体系仿真演示评估层,其用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对抗双方的态势进行二维或三维渲染显示。本发明的仿真系统,通过构建以信息功能类型支援兵力为中心的仿真体系,运用作战过程仿真方法,可综合分析在多信息诸兵力支援作战的态势下,我方作战兵力完成作战流程的有效性和综合作战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仿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仿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联合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而基于空间信息支援的联合作战指挥活动实质是指挥人员搜集、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指挥信息的活动,通过空间信息支援行动可有效提高了指挥人员实时掌握战场态势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指挥控制方式和指挥信息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基于空间信息支援的联合作战指挥活动,由于基于空间信息支援的联合作战指挥活动中指挥信息的类型增多、信息量成倍数增加以及指挥流程更加复杂,使得其指挥控制的难度增大。
以当前潜射导弹作战运用为例,主要面临的问题有:①武器使用要求高。运行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整个系统使用过程需要缜密考虑,细心熟练。②对体系运行要求高。仅仅靠自身系统不能完成任务,需要外部陆、海、空、天、电、网体系的全面支持,才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实施和突防效果。③面临外部环境严酷。需要面对复杂海洋作战环境,作战对手多维兵力的威胁日益增大,是在强对抗状态下的作战运用。
针对以上问题,潜射导弹的作战,具有诸兵力融合的体系作战特点,要有效提升作战效能,需要进行有效融合运用。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陆、海、空、天、电、网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原有的以单兵种(兵力)为中心的仿真系统和方法,存在兵力融合不足、重点不明确、过程分析节点和层次不清晰、综合运用欠缺的矛盾。
鉴于此,研究一种如何对指挥信息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指挥人员对部队进行有效控制的空间信息支援行动指挥信息控制系统是本技术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仿真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仿真系统,包括:
体系仿真想定层,其用于输入对抗双方的兵力参数,以及至少其中一方的武器参数、以及海洋作战环境参数;
体系仿真规则层,其用于根据体系仿真想定层输入的参数分别调用相应的规则库,生成基于过程模型的运行事件;
体系仿真运算层,其用于对各运行事件进行融合运行计算,形成仿真结果;
体系仿真演示评估层,其用于对所述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对抗双方的态势进行二维或三维渲染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体系仿真想定层包括:
蓝方兵力想定及参数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蓝方兵力的种类以及数量参数;
红方兵力想定及参数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红方兵力的种类以及数量参数;
红方导弹想定及参数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红方导弹种类和发射数量参数;
海洋作战环境想定及参数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海洋作战环境的水文气象、水声环境、电磁环境的类别和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