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单元的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0430.6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麦建明;唐厚闻;李红涛;白云飞;梁鹏;钟丽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88;G01R3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412 上海市奉贤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单元 电压 检测 组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元的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和系统,用于连接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位于在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包括微控制单元,该微控制单元设有电压检测触点组、供电触点组和信号触点组,电压检测触点组分别电气连接阳极板和阴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了硬件接线复杂性、降低了装配复杂性、提高了装配自动化率、提升了各电池单元电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电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元的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组是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系统的寿命和安全。电堆运行时,需要实时监测各电池单元电压,最大程度的避免电池性能下降带来的风险。
公开号为CN1979181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单片机U1,译码电路U2,CAN总线接口电路U3,若干个光电继电器组U4,分压电路U5,所述的译码电路U2为光电继电器组U4提供驱动信号,实现单片机U1对燃料电池单电池的电压进行扫描测量,该译码电路U2输出端与各光电继电器组U4输入端连接,若干个光电继电器组U4的输出端与燃料电池单电池相连,与分压电路U5一起构成电压检测电路,单片机U1与译码电路U2输入端连接,控制译码器状态,与CAN总线接口电路U3连接,向CAN总线接口电路发送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压值,与分压电路U5相连,采集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压信号。
该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通过检测电路分别连接各个燃料电池单电池,然后通过单片机分别进行电压扫描测量,实现电压信号的采集,该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每个燃料电池单电池均需单独接线,接入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时,需要仔细区分各金属探针的接线,接线复杂。
2、燃料电池单电池与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线路中,存在线路电阻以及外界电压干扰等形成测量误差,影响单电池电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减少硬件接线复杂性、电压检测结果准确性高的电池单元的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和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池单元的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用于连接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位于在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所述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包括微控制单元,该微控制单元设有电压检测触点组、供电触点组和信号触点组,所述电压检测触点组分别电气连接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
进一步地,所述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还包括供电隔离电路,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该供电隔离电路连接所述供电触点组。
进一步地,所述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还包括信号隔离电路,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该信号隔离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触点组。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为光耦隔离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位于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的一角,并与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的壳体分别与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粘接或焊接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一种电池单元的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的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系统,用于连接电池,该电池包括多个所述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两侧的阳极板和阴极板间均设有所述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各个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中的供电触点组通过供电电路并联连接,各个板载电池电压检测组件中的信号触点组通过信号电路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和信号电路均采用带状柔性PCB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