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像的显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7102.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2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宇;翁睿哲;住尚树;谢志勇;韦忠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显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的显示方法。一显示器提供一第一影像。当使用者观看第一影像时,使用者的两眼的一第一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一位置,而当使用者观看一环境景象中的一物件时,两眼的一第二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第二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符合一第一关系式:DnD1Df,D1代表第一距离,Dn=D2+Δn,Df=D2+Δf,D2代表第二距离,Δn=(De/2)*{tan[tan‑1(2*D2/De)‑δ]}‑D2,Δf=(De/2)*{tan[tan‑1(2*D2/De)+δ]}‑D2,De代表两眼之间的距离,δ代表人眼角鉴别率,且δ=0.02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的显示方法,特别是一种增强现实技术的影像的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显示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多种领域之中,此技术可将图像添加到现实环境的景象中。然而,在现有的影像的显示方法中,使用者在观看时无法有效叠合图像及现实环境的景象,造成图像或现实环境的景象模糊,因此,需要针对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提供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影像的显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显示器,显示器提供一第一影像,且第一影像和一环境景象存在于一使用者的一视野之中。当使用者观看第一影像时,使用者的两眼的一第一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一位置,而当使用者观看环境景象中的一物件时,两眼的一第二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二位置。第一视线会聚面的第一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第二视线会聚面的第二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符合一第一关系式:DnD1Df,其中D1代表第一距离,Dn=D2+Δn,而Df=D2+Δf,其中D2代表第二距离,Δn=(De/2)*{tan[tan-1(2*D2/De)-δ]}-D2,且Δf=(De/2)*{tan[tan-1(2*D2/De)+δ]}-D2,以及其中De代表两眼之间的一距离,δ代表两眼的人眼角鉴别率,且δ=0.02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不同的使用者观看状态的比较示意图。
图3所示为使用者观看影像和环境景象的两眼的会聚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调整两眼的会聚面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使用者观看影像时的两眼的会聚面和单眼的聚焦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影像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状态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影像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调整单眼的聚焦面的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电子装置;100-显示器;1021、1023-眼睛;104-光学元件;108-控制器;106、110-感测元件;112-玻璃;114-瞳孔;Ap1、Ap2-焦点;D1-D6、Di、Dr、Da、De-距离;Df、Dt-上限距离;Dn、Ds-下限距离;La1-La4、Lb1-Lb14-光束;Par、Pax、Pa1、Pa2-聚焦面;Pe-面;Pi、Pj、Pk-虚像面;Pr-影像面;Pv1、Pv2、Pvr、Pvx-视线会聚面;Pxa-Pxd、Px1-Px14-子像素;R1、R2-范围;V1、V2、Vx-影像;Vp1-Vp14-视点;Vt1、Vt2-会聚点;X、Y-虚线框;(i)-(iii)-示例;Δd1、Δd2-距离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
- 下一篇:车辆的下边梁后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