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6687.4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娟;王立平;秦冲;崔建军;安彩秀;施畅;王磊;刘爱琴;刘淑红;赫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保定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河北省金银宝玉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27/626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崔新芬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形态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提供一种玉米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首次提出采用微波辅助酶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玉米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实现了硒酸盐、亚硒酸盐、硒代蛋氨酸和硒代胱氨酸同时分析。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方法首次提出采用微波辅助酶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玉米中硒酸盐、亚硒酸盐、硒代蛋氨酸和硒代胱氨酸四种硒形态,通过大批量样品的应用,此方法有以下优点:该方法萃取时间短、操作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为富硒玉米中硒形态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富硒农产品中硒形态分析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中硒含量测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玉米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体内充当多种含硒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发挥着抗氧化,保护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氧化损伤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消除重金属积累等生理生化功能。硒的生物有效性以及毒性不仅取决于硒的总量,而且与硒的化学形态密切相关,例如亚硒酸盐的毒性大于硒酸盐,硒化氢的毒性最大,而硒代氨基酸等有机硒的生物利用率较高,因此硒形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玉米中硒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GB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只能测定硒的总量。建立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了解玉米中硒的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微波萃取具有萃取速度快、萃取效率高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联用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接口相对简单等优点,在元素形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发明采用微波辅助酶萃取的方式对玉米样品进行萃取,并采用HPLC-ICP-MS联用技术测定萃取液中亚硒酸盐、硒酸盐、硒代蛋氨酸和硒代胱氨酸四种常见硒形态,该方法萃取时间短、操作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为玉米样品硒形态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提出采用微波辅助酶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玉米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实现了硒酸盐、亚硒酸盐、硒代蛋氨酸和硒代胱氨酸同时分析。本发明的目的有:
(1)为玉米样品中硒形态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更加全面和具体的了解玉米中硒的含量和存在的形态。
(2)为生产富硒农产品及保证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指导富硒产品的开发,发展富硒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开辟提质增效新路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S1、试剂和材料准备
1.1.1所用的玻璃器皿均需用20%硝酸浸泡12小时以上,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所有试验用水均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1.1.2硝酸:优级纯;
1.1.3柠檬酸:优级纯;
1.1.4氨水:优级纯;
1.1.5甲醇:色谱纯;
1.1.6蛋白酶XIV:纯度98%;
1.1.7硒酸根标准溶液(GBW10033):购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1.8亚硒酸根标准溶液(GBW10032):购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1.9硒代蛋氨酸:纯度98%;
1.1.10硒代胱氨酸:纯度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保定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河北省金银宝玉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未经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保定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河北省金银宝玉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6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