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硅钢定子结构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转子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永磁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6603.7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培鑫;樊昱琨;梁力豪;焦宁飞;申科;刘卫国;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18 | 分类号: | H02K1/18;H02K1/27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地址: | 71012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硅钢 定子 结构 以及 与其 配套 使用 转子 具有 永磁 电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硅钢定子结构及与其配套的转子结构及永磁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定子,由多个第一硅钢片叠压构成;多个线圈绕组,均匀设置在定子的内壁上;第一硅钢片包括:多个连接块与多个连接臂,连接块与连接臂交替排列构成硅钢环片,连接块采用无取向硅钢且与两侧的连接臂通过拼合结构连接,连接臂采用取向硅钢;多个定子齿,呈放射状均匀设置在硅钢环片的内侧,定子齿与连接块也通过拼合结构连接,定子齿采用取向硅钢;本发明通过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混合组成的定子,能够有效提导磁性能;本发明能够稳定提升定子上的磁性能,增加电机的输出能力,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硅钢定子结构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转子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转矩密度高等优势,因而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硅钢片是电机定转子的主要支撑组件以及导磁组件,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现有常见硅钢片按导磁方向分为两类:1、无取向硅钢,其各方向的导磁性能基本一致;2、取向硅钢,沿硅钢轧制方向导磁性能最优,其他方向导磁性能较差。由于电机内部的磁方向是不固定的,采用取向硅钢制备的硅钢片导磁不稳定且性能较差;现有电机为了保证导磁稳定其硅钢片都采用无取向硅钢,但其导磁性能提升较差,导致电机的性能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现急需一种高性能的混合硅钢定转子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永磁电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硅钢定子结构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转子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永磁电机,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硅钢定子结构,包括:
定子,由多个第一硅钢片叠压构成;
多个线圈绕组,均匀设置在定子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硅钢片包括:多个连接块与多个连接臂,连接块与连接臂交替排列构成硅钢环片,连接块采用无取向硅钢且与两侧的连接臂通过拼合结构连接,连接臂采用取向硅钢;多个定子齿,呈放射状均匀设置在硅钢环片的内侧,所述定子齿与连接块也通过拼合结构连接,定子齿采用取向硅钢。
优选的,所述拼合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连接臂两端的多个拼接扣,定子齿靠近连接块的一端也设有多个拼接扣,连接块靠近连接臂以及定子齿的侧边开设有多个连接槽,拼接扣嵌入连接槽的内部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两端的定子齿之间构成多个槽缝结构,线圈绕组绕制相邻的两个槽缝结构上或者间隔多个定子齿的两个槽缝结构上。
一种与混合硅钢定子结构配套使用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转子穿设在定子的内部且与其同轴,所述转子由多个第二硅钢片叠压构成,第二硅钢片采用无取向硅钢。
优选的,所述转子的端面上以其中轴线为中心环绕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V型通槽,每个V型通槽的尖端均指向转子的中轴线,V型通槽上穿设有V型永磁体且与转子的两端平齐,V型永磁体嵌入V型通槽的内部配合连接,第二硅钢片位于V型通槽的开口一侧分别设有多个极靴组件。
优选的,所述极靴组件包括对称开设在V型通槽开口斜边上的两个通槽,通槽上分别设有第三硅钢片且与其配合连接,第三硅钢片采用取向硅钢且沿V型通槽开口斜边的垂直方向轧制。
一种永磁电机,包括所述的混合硅钢定子结构及与其配套的转子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开设在转子中轴线上的的通孔,通孔上穿设有转轴且与其配合连接,硅钢定子的外侧套设有电机外壳,电机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电机盖,电机盖与电机外壳配合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电机盖且通过轴承与其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