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池内分体设备以及乏燃料贮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6427.7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1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杰;秦永泉;王勇;陈勇;刘继连;史惠杰;马敬;欧阳再龙;郭咏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9/07 | 分类号: | G21C1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燃料 贮存 水池 分体 设备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池内分体设备,包括:底座,安装在乏燃料贮存水池内靠近底部的位置;中间段,其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底座上;以及泵体,其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中间段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乏燃料贮存系统。所述池内分体设备能够高效利用空间并且便于安装、检修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堆和离堆的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池内分体设备,以及用于所述池内分体设备的乏燃料贮存系统,所述池内分体设备主要涉及池内换热设备和池内离子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在乏燃料湿法贮存设施中,池水换热设备和池水离子交换设备是贮存水池中的关键设备。池水换热设备用于将乏燃料组件的衰变热通过池水带走,并在正常工况下维持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池水温度在安全范围内。池水离子交换设备用于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能力对池水进行处理,有效去除池水中的铯和钴等放射性金属离子及氟、氯等加速不锈钢腐蚀的离子,保证池水放射性不超过限值,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目前,所使用的乏燃料贮存水池一般都采用池外冷却技术和池外净化技术。具体地说,需要将池水输送至水池外进行冷却和过滤。池外冷却技术和池外净化技术需要在乏燃料贮存水池外部安装和设置包括池水换热设备和池水离子交换设备的相应设备,因此需要占用额外的位置和空间,而且将池水输送至贮存水池外会造成核泄漏污染的风险,危害环境和人身安全。
鉴于以上背景,需要一种能够高效利用空间并且便于安装、检修和更换的池水换热设备和池水离子交换设备,此外,还需要乏燃料贮存水池在池水冷却和净化过程中,对环境友好。
目前在核工程领域尚无类似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池外冷却和过滤带来的设备制造、安装、固定、检修及更换的不便,避免池水输送至水池外造成泄漏污染的风险,需改变池水换热设备和池水离子交换设备的设备安装形式,对池水换热设备和池水离子交换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使得池水换热设备和池水离子交换设备能够在池内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池内分体设备,该池内分体设备包括:底座,其固定地安装在乏燃料贮存水池内靠近底部的位置;中间段,其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底座上;以及泵体,其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中间段上。
优选的,所述中间段具有:多个第一支耳,分别设置所述中间段的不同高度的外周壁上,所述多个第一支耳包括长支耳和短支耳,所述池内分体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一悬臂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水池壁上与所述第一支耳对应的位置,以用于支撑各个所述第一支耳,所述长支耳的一部分以及与所述长支耳配合的悬臂支架位于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水面上方。
优选的,所述长支耳的底端设于中间段的外周壁上并沿中间段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且长支耳的顶端高于中间段的顶部,所述短支耳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并设于所述长支耳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泵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支耳,设置所述泵体的外周壁上;所述池内分体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悬臂支架,设置在所述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水池壁上与所述第二支耳对应的位置,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耳,所述泵体的至少一个第二支耳以及与其配合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悬臂支架位于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水面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臂支架上设有第一圆柱销,所述第一支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柱销匹配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二悬臂支架上设有第二圆柱销,所述第一支耳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圆柱销匹配的第二开孔。
优选的,该设备还包括竖向滑道,所述竖向滑道设于所述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水池壁上并沿水池壁的竖直方向设置;并且泵体、中间段和底座均设有:用于与所述竖向滑道配合的导向支耳,其中,通过所述导向支耳与所述竖向滑道的配合,引导泵体、中间段和底座平稳地安装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