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的公路施工智能画线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4043.1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金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曙光 |
主分类号: | E01C23/22 | 分类号: | E01C23/2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采集 分析 公路 施工 智能 画线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的公路施工智能画线设备,涉及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智能车,智能车由无人驾驶舱、设备舱和货舱构成,设备舱的顶部安装有数据采集设备,货舱尾部呈敞开状,且搭载安装有制料设备,智能车靠近车轮的两侧均安装有两组对称的侧方采集设备,设备舱底部呈内凹状,且在其内部分别安装有转盘电机、皮带电机及增压装置,只需要根据公路场景采集进行编程即可对公路画线区进行画线,同时能够通过急停画错作业,防止误差扩大,降低整体的画线误差,尤其是进行长距离车道线作业,具有精准、高效和快速的画线作业,且无需事先打样,不仅降低人工成本,且能够提前预判画线轨迹,降低画线错误率,从而有效缩短整体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的公路施工智能画线设备。
背景技术
新时期,公路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传送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于公路和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在普遍提高,我国在针对公路建设基础上研究形成“五纵七横”国道主要规划干线,其研究计划需用二至三十年的时间进行建设完善,从而保证二级以上公路为主要国道主干线,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01.2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6.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4.96万公里,增加0.7万公里,我国公路密度达到了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73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事业的建设和改善对各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公路建设工程庞大,在施工期间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地域因素、管理因素等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公路建设与管理遇到困难,其中就包括公路施工结束后的道路标线画线作业,其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而我们目前采取的热熔画线法如今是我国道路画线应用最广范的画线类型之一,该方法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推动画线车按照预先划定的路线行走,这样一来不仅前期准备工作较为繁琐,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画错则导致难以更改;另外就是需要工作人员驾驶较大的画线车进行画线,通常这种需要两个工作人员,一人驾驶,一人画线,而驾驶条件又不能有效与画线工作保持相同步,造成错误率较高,更重要的是,人工成本较高,尤其针对长路径作业,容易导致人工疲劳,进而降低画线效率;画线作业过程中,针对转弯、网格线、掉头、分支线路的画线,传统画线车出液口往往需要反复驾驶画线车多次途径作业点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作业,使施工进度延长。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的公路施工智能画线设备,只需要根据公路场景采集进行编程即可对公路画线区进行画线,同时能够通过急停画错作业,防止误差扩大,同时对于长公路施工作业具有极大的帮助,降低整体的画线误差,尤其是进行长距离车道线作业,具有精准、高效和快速的画线作业,且无需事先打样,不仅降低人工成本,且能够提前预判画线轨迹,降低画线错误率,从而有效缩短整体工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的公路施工智能画线设备,包括智能车,智能车由无人驾驶舱、设备舱和货舱构成,设备舱的顶部安装有数据采集设备,货舱尾部呈敞开状,且搭载安装有制料设备,智能车靠近车轮的两侧均安装有两组对称的侧方采集设备,设备舱底部呈内凹状,且在其内部分别安装有转盘电机、皮带电机及增压装置。
进一步的,设备舱底部吊挂安装有画线设备,画线设备由安装板、保温圆盘管、推杆A、可拆装分料管、主料管、支撑盘、分支管、涂料喷头A和涂料喷头B构成,主料管的两端设有轴承,且主料管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安装板和支撑盘相连接,主料管的中间位置设有传动盘并与皮带电机通过皮带保持传动,支撑盘设置于保温圆盘管内侧的中心位置,并通过四组分支管与温圆盘管相连接,且分支管与保温圆盘管之间保持连通,可拆装分料管呈对称安装于保温圆盘管表面,任一分支管顶部均安装有电磁阀,涂料喷头A安装连通于任一分支管底部,涂料喷头B通过密封轴承安装连通于支撑盘底部,推杆A安装于支撑盘侧面,且推杆A两端分别与支撑盘及涂料喷头B一侧保持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曙光,未经陈曙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4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