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矫形下颌前凸或下颌后缩的功能矫治器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3138.1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琳;卢蓁;司新芹;侯玉霞;李彤;张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A61C7/08;G06F30/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孙雅静 |
地址: | 71000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矫形 下颌 功能 矫治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矫形下颌前凸或下颌后缩的功能矫治器及制作方法,包覆最大牙周径线,设置矫治体;一个矫治体于第一前磨牙至第二前磨牙处设置矫治块;一个矫治体于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至第一恒磨牙处设置矫治块;所述的矫治块设置咬合面,咬合面的前端为斜面,咬合面的后端为合板,咬合面的侧面为包覆面;矫治块于斜面和对应的合板嵌合。该型矫治器上、下模块嵌合使患者配戴的矫治器在口腔功能中能自由吻合并不能脱位,有效的打开上、下咬合并能导下颌向后或导下颌向前,对生长发育期下颌前凸III类和下颌后缩II类错颌畸形患有积极地矫正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矫形下颌前凸或下颌后缩的功能矫治器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错合畸形是人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正畸发病率为85%,治疗率为75%;我国发病率为91.3%,治疗率却不足5%。AngleⅢ类错牙合发病率约为12%,为错牙合畸形发生第三位,目前矫形功能性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常用正畸方法有经典的FRⅢ型矫治器、SanderIII矫治器等。上述矫治器各有适应症,各有利弊。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的FRⅢ型矫治钢丝弯制复杂、体积大、语言功能障碍和配戴不舒适;SanderIII矫治器制作繁琐、费用高等。
II类错牙合在错牙合畸形患者中位居第二,傅民魁2000年报道中国人II类错牙合替牙期患病率为25.77%,恒牙初期约占19.41%。其中中国人安氏Ⅱ1类错合的单一因素以下颌后缩为主约占49%,上颌位置正常者占62%,位置异常者占38%。治疗方法主要有功能矫治器矫形治疗、固定矫治器治疗和正颌手术治疗。II类错牙合构成机制特征一是以下颌后缩为主,特征二是垂直发育异常。现有的功能矫治器矫形治疗导下颌向前功能矫治器方法有肌激动器(Activator)、生物调节器(bionator)、功能调节器(Frankel functionregulator)、推杆式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器(Herbst、Jasper Jumper、Forsus)、头帽式肌激动器(Headgear Activaor)、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和SanderⅡ(SⅡ)等,适应症不同。
但上述矫形III类和II类错牙合畸形的功能矫治器均用自凝胶和含苯单体和手工制作,制作复杂,有含苯单体和粉尘污染,费用高,而临床III类和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多,急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功能矫治器矫形治疗在生长发育青春快速期或高峰期矫正骨性畸形,将预期可能进行手术的边缘病例,进行矫形干预,阻断畸形进一步发展,引导牙合、颌、面三维结构向正常型改建;将严重的骨性畸形的复杂正颌外科手术,经过青春期矫形治疗,改变成相对较简单的手术是现代矫治理论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形下颌前凸或下颌后缩的功能矫治器及制备方法,该型矫治器上、下模块嵌合使患者配戴的矫治器在口腔功能中能自由吻合并不能脱位,有效的打开上、下咬合并能导下颌向后或导下颌向前,对生长发育期下颌前凸III类和下颌后缩II类错颌畸形患有积极地矫正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矫形下颌前凸或下颌后缩的功能矫治器,包覆最大牙周径线,设置矫治体;一个矫治体于第一前磨牙至第二前磨牙处设置矫治块;一个矫治体于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至第一恒磨牙处设置矫治块;所述的矫治块设置咬合面,咬合面的前端为斜面,咬合面的后端为合板,咬合面的侧面为包覆面;矫治块于斜面和对应的合板嵌合。
可选的,矫治块为四棱锥台结构,咬合面为四棱锥台的上底面;包覆面包覆最大牙周径线,并于包覆边缘形成四棱锥台的下底面。
可选的,一个矫治块的高3-4mm,宽6-8mm,下底面长9-16mm,上底面长9-12mm;一个矫治块的高3-4mm,宽6-8mm,下底面长10-16mm,上底面长10-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1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