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和不饱和腈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2865.6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7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三池智士;馆野惠理;石井悠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23/30 | 分类号: | B01J23/30;B01J37/04;B01J37/08;C07C253/24;C07C25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物 催化剂 制造 方法 不饱和 | ||
提供一种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和不饱和腈的制造方法。在丙烷或异丁烷的气相接触氧化反应或气相接触氨氧化反应中使用的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具备:制备包含Mo、V和Sb的第一水性混合液的制备工序;将第一水性混合液与包含二氧化硅溶胶的载体原料与Nb原料进行混合而得到第二水性混合液的混合工序;将第二水性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得到干燥粉体的干燥工序;以及将干燥粉体进行焙烧而得到氧化物催化剂的焙烧工序,载体原料包含相对于载体原料的总量以SiO2换算为25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硅溶胶,二氧化硅溶胶的平均一次粒径为3.0nm以上且小于11nm,二氧化硅溶胶包含55%以上的平均一次粒径小于11nm的二氧化硅溶胶颗粒。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3月30日、申请号为201680020196.8、发明名称为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和不饱和腈的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和不饱和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通常市售的不饱和腈主要通过烯烃与氨与氧气的接触性氨氧化反应来进行工业制造。另一方面,近年来,用丙烷、异丁烷等烷烃代替烯烃作为原料并使用气相接触氨氧化反应,制造与这些原料对应的不饱和腈的方法备受关注,还提出了多种在此时使用的催化剂。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作为丙烷或异丁烷的气相接触氧化或气相接触氨氧化的催化剂的、含有飞散性少的锑且不饱和腈的收率高、且时空产量高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催化剂,其是通过丙烷或异丁烷的气相接触氨氧化反应制造不饱和腈或者通过气相接触氧化反应制造不饱和羧酸时使用的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其负载于20~60质量%的二氧化硅,且孔容为0.15cm3/g以上,并且记载了将平均一次粒径为50nm以下的粉体二氧化硅用作至少一部分二氧化硅原料的制造方法。
进而,专利文献3记载了:通过将一次粒径不同的溶胶与粉体二氧化硅组合并进行焙烧而使由二氧化硅形成的细孔最佳化,由此提高氨氧化催化剂的性能,能够有效地得到目标产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70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19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2/144369号单行本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3记载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虽然能够得到可耐受特定条件下的使用的氨氧化反应用催化剂,但使用所得催化剂时的不饱和腈的收率在工业上不充分,所得催化剂的活性也未充分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需导入复杂工序和变更设备、能够得到收率高的不饱和腈的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在特定反应中使用的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即具有特定的制备工序、混合工序、干燥工序和焙烧工序,且该混合工序中使用的载体原料包含规定范围量的特定二氧化硅溶胶的氧化物催化剂制造方法,无需导入复杂工序和变更设备,能够得到收率高的不饱和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氧化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在丙烷或异丁烷的气相接触氧化反应或气相接触氨氧化反应中使用的包含Mo、V、Sb和Nb的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具备下述工序:
制备包含Mo、V和Sb的第一水性混合液的制备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