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水稻中总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0345.1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潘继承;夏清强;汪劲松;张新潮;万进;陈彪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7/06;C12N1/20;C12R1/3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435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水稻 中总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水稻中总汞的方法,包括独特的菌种P11培养液的制备、P11处理水稻、分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施加复合肥、日常管理等步骤。采用本发明方法种植水稻,能显著降低水稻中总汞含量;水稻种植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只比常规的水稻种植方法多了一步叶面喷施的过程,喷施操作简单,工作量较小,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低;所使用的菌株来自土壤环境,其培养基原料简单易得,其培养液制备工艺简单,耗能少,成本低廉;喷施的培养液环境安全性较高,对环境危害小,几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几乎不会改变土壤基质和影响土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水稻中总汞的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 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指出全部污染物总超 标率为16.1%,其中排名前三的无机污染物依次为Cd、Hg、As。其中,汞破坏 中枢神经系统,对口、粘膜和牙齿有不良影响,汞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很容易 被皮肤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以导致脑损伤和死 亡。
由于汞具有长程跨界污染,易滞留于土壤,易被植物吸收的特点,所以汞污 染广受关注。水稻可以富集汞,汞污染农田会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安全,因此针 对消除汞污染的危害开发高效的水稻安全生产技术,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 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目前,常用的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是钝化技术,但是有一些不足,如成 本高、技术复杂、易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等。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旨在降低 水稻种汞含量的方法。中国专利CN 109719123 A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硒酸钠改性 生物炭降低水稻富集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水稻秸秆生物 炭,研磨后用水清洗数次,低温烘干备用;取亚硒酸钠溶于水中,加入生物炭搅 拌混匀,保持硒炭质量比为1:1000,震荡均匀24h;置于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采集受汞污染严重的水稻土,晾干至可以过筛;向土壤中添加上述亚硒酸改性生 物炭的比例为土壤质量的5%。该发明方法能有效降低水稻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 吸收,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亚硒酸钠改性生物炭制备比较复杂,成本高, 且不环保,亚硒酸钠剧毒,有危害土壤生态系统的可能。中国专利CN 109588218 A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农作物汞含量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用施加了 土壤调理剂的汞污染土壤做为种植土壤种植所述农作物,其中土壤调理剂包括如 下原料:石灰石粉、有机碳粉、方解石粉、石英石粉、海泡石粉。该方法能降低 农作物对汞的吸收,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不清楚野外非精细化处理的效 果,另每次种植水稻时均需要添加此土壤调理剂,长期添加矿质材料有改变土壤 结构的风险。中国专利CN 108178709 A公开了一种水稻吸收汞抑制剂的制备方 法及其施用方法,其中水稻吸收汞抑制剂包括制备的生物质炭,其施用方法主要 为将水稻吸收汞抑制剂和以氮肥、磷肥和钾肥组成的基肥翻埋于汞污染土壤耕层 再种植水稻,该方法能降低无机汞在水稻中的富集,抑制水稻对甲基汞的吸收,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生物炭的制备高耗能。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 术,是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转化,主要指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溶解、生物 氧化与还原、矿化、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改变重金属的价态达到转化重金属的 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水稻中总汞 含量,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耗能低,环境安全性高,对土壤结构无破坏性影 响的降低水稻中总汞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低水稻中总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步骤:
①P11培养液制备:
取保存的P11菌种即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 11,保藏于中 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6年11月30日, 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16700)活化,得到P11的活化菌液;培养所述 P11的活化菌液,得到P11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师范大学,未经湖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0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