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SB接口屏蔽板卧式端子焊接装置、方法和焊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9018.4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张瑜;唐兰芳;王占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张瑜 |
主分类号: | B23K26/21 | 分类号: | B23K26/21;B23K26/7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3100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sb 接口 屏蔽 卧式 端子 焊接 装置 方法 焊接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SB接口屏蔽板卧式端子焊接装置,其对应落料工位和二次焊接工位处的夹紧夹具,装置包括支架、料带驱动机构、端子吸运机构、夹具定位杆、定位气缸、垫板、进给气缸、进料轨、预切机构和激光焊接机;进料轨安装在支架上,料带驱动机构和预切机构对应进料轨,端子吸运机构衔接进料轨的出料端和落料工位,支架上设置有斜板,夹具定位杆移动连接在斜板下方,定位气缸的伸缩端与夹具定位杆相连接;垫板通过滑轨连接在斜板上方,进给气缸的伸缩端与垫板相连接;二次焊接工位处的夹紧夹具上方还设置有压紧组件,垫板对应夹紧夹具的侧方。本发明采用分步骤焊接,托住和压住,避免虚焊,焊接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SB接口屏蔽板卧式端子焊接装置、方法和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工作会对周边的其他电子产品产生干扰,干扰种类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统称为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信号会对设备或检测仪器信号串扰。USB TYPE-C是连接电子设备的主要接口之一,外界电子产品也会对USB接口的TYPE-C母座产生信号串扰现象。如图11所示的USB接口屏蔽板包括底板(100)、立式端子(200)和卧式端子组成。三个元件上都是通过料带输送,将多余的连接筋去除即可获得产品。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210723558U,公开日:2020.06.09)公开了一种屏蔽TYPE-C母座EMI信号的结构,包括PCB板、TYPE-C母座及屏蔽罩,所述PCB板、所述TYPE-C母座、所述屏蔽罩依次由下至上设置,所述屏蔽罩焊接于所述PCB板上并构成一腔体,所述TYPE-C母座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TYPE-C母座焊接于所述PCB板上。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卧式端子难以直接焊接,焊接容易出现虚焊;2.屏蔽板组装元件定位难,在工位件流转低效;3.两个焊接件之间焊接精度不高,焊接件细小,难以操作;4.底片不平整、翘曲会影响上料至夹具成功率降低,底片上料至夹具需要姿态改变;5.自动化程度低,难以一体化组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卧式端子难以直接焊接,焊接容易出现虚焊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步骤焊接,焊接质量好的USB接口屏蔽板卧式端子焊接装置和方法。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USB接口屏蔽板卧式端子焊接装置,其对应落料工位和二次焊接工位处的夹紧夹具,装置包括支架、料带驱动机构、端子吸运机构、夹具定位杆、定位气缸、垫板、进给气缸、进料轨、预切机构和激光焊接机;进料轨安装在支架上,料带驱动机构和预切机构对应进料轨,端子吸运机构衔接进料轨的出料端和落料工位,支架上设置有斜板,夹具定位杆移动连接在斜板下方,定位气缸安装在斜板下方,定位气缸的伸缩端与夹具定位杆相连接;垫板通过滑轨连接在斜板上方,进给气缸安装在斜板上方,进给气缸的伸缩端与垫板相连接;二次焊接工位处的夹紧夹具上方还设置有压紧组件,垫板对应夹紧夹具的侧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料带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模组、驱动针、转动切刀、摆杆和微动气缸;移动模组实现二自由度移动,驱动针安装在移动模组的运动端,驱动针对应进料轨中的料带;转动切刀连接在进料轨中,摆杆固定在转动切刀上,微动气缸的伸缩端与摆杆一端形成槽副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料轨中部设置缺口,进料轨中部对应预切工位,预切工位下方设置有收集盒,预切机构对应预切工位;所述的预切机构包括预切气缸、升降滑块和切断刀,升降滑块安装在预切气缸的伸缩端,切断刀安装在升降滑块的下端,切断刀对应进料轨中部的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子吸运机构包括水平气缸、水平移动板、竖直气缸和吸运块,水平气缸水平固定设置,水平移动板安装在水平气缸的伸缩端,竖直气缸安装在水平移动板上,吸运块安装在竖直气缸的伸缩端,吸运块的下端面设置有吸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张瑜,未经林张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