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态能源的产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8651.1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郑罡;王磊;马鑫;秦泽华;王宏研;于永哲;孔真真;王方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14;H02J3/38;H02J3/2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寇冰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源 产能 综合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态能源的产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电网母线连接的多态能源模块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压获取模块、采集模块、分析模块、及调压模块,所述电压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多态能源模块的电压参数及当前状态下所述电网母线的电压值V,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多态能源模块当前状态下的储能参数,所述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压获取模块、采集模块的采集值并进行分析,从而控制所述调节模块工作对所述多态能源模块进行调节;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对相关参数进行计算,从而明确各种运行方式之间的切换条件,从而对整体运行的实用化决策,实现基于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有序运行,解决多种能源互联运行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态能源的产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能源作为我国未来能源重大发展战略,受到电力行业广泛关注。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综合能源系统在用户行为、运行方法、需求响应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多种类型能源的耦合联动,扩展了传统电力行业的市场宽度、时间尺度与地理维度。能源枢纽(Energy Hub, EH)是储能、冷热电联供、负荷等多种用能形态的集合体,是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逐渐受到电力行业的广泛关注。
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系统包括风电、光伏、储能等多个单元组成,由于环境因素不同风电、光电的发电状况、储能单元的储能状况也不相同,风电、光伏、储能等单元的控制策略决定了基于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模式,在综合能源系统并网运行模式以及离网运行模式下,需要调整各单元的控制策略,保障基于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系统复杂工况下的稳定、可靠运行。
基于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系统中风电、光伏、储能等不同类型能源单元的调节能力不同,协同运行时系统整体性能与分布式发电状况、储能状态等设备运行工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各单元自身物理特性的约束,充分甄别复杂工况下基于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模式,以及针对不同运行模式提取对应的切换条件是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态能源的产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确保基于能量枢纽的综合能源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有序运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态能源的产能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电网母线连接的多态能源模块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压获取模块、采集模块、分析模块、及调压模块,所述电压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多态能源模块的电压参数及当前状态下所述电网母线的电压值V,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多态能源模块当前状态下的储能参数,所述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压获取模块、采集模块的采集值并进行分析,从而控制所述调节模块工作对所述多态能源模块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多态能源模块包括储能装置及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的多组产能装置,多组所述产能装置及所述储能装置均与电网母线连接,且每组所述产能装置均设置有负载。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参数包括当前状态下所述多态能源模块接入所述电网母线的接入点电压值V;所述储能参数包括所述储能装置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储能功率P及储能荷电状态SOC。
进一步地,其中VL为接入点允许最低电压,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所述接入点电压值V0<VL时,控制所述多态能源模块切换为孤岛模式;
步骤二、然后设定高裕量场景: PMAX0,SOC MAXα1,VMAXβ1,其中PMAX为储能最大吸收功率,SOC MAX为储能最高荷电状态,VMAX为母线最高电压,α1为荷电状态允许上限值,β1为母线电压允许上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8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