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加余热平板式膜蒸馏及热回收系统及运行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7748.0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梁颖宗;徐嘉铖;罗向龙;陈健勇;杨智;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保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813 | 代理人: | 陈领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余热 平板 蒸馏 回收 系统 运行 模式 | ||
1.一种太阳能加余热平板式膜蒸馏及其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膜蒸馏装置、加热模块和热回收模块,所述膜蒸馏装置的热海水流道(3)与第三换热器(133)连接;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33)连接换热;所述热回收模块包括回热器(132)、第二三向控制阀(122)、第三三向控制阀(123),所述膜蒸馏装置的冷海水流道(5)与第二三向控制阀(122)连接分流有第三支流S3,所述第三支流S3与回热器(132)连接,所述回热器(132)通过第六支流S6经过第三三向控制阀(123)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33)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133)与所述膜蒸馏装置的热海水流道(3)连接;所述热海水流道(3)出口与所述回热器(132)连接,所述回热器(132)通过第五支流S5与经过所述第三三向控制阀(123)的第六支流S6汇合后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3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加余热平板式膜蒸馏及其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冷海水蓄水池(9)经过第一泵111与第一三向控制阀(121)连接,所述第一三向控制阀(121)分流成第一支流分流有成第一支流S1和第二支流S2,所述第一支流S1与第一换热器(131)连接,所述第二支流S2与所述膜蒸馏装置的冷海水流道(5)进口连接;淡水蓄水池(10)通过第三泵(113)获得动力后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与膜蒸馏装置的间隙层(4)连接;所述淡水蓄水池(10)设置第八支流S8与所述膜蒸馏装置的间隙层(4)连接;所述膜蒸馏装置的间隙层(4)下排液孔与所述淡水蓄水池(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加余热平板式膜蒸馏及其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太阳能加热装置、热源和蓄热池(143);太阳能加热模块、热源分别与所述蓄热池(143)通过循环换热管路连接,所述蓄热池(143)与第三换热器(133)通过循环管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加余热平板式膜蒸馏及其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加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管(141)和第二换热器(142),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41)与第一循环工质管路S10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工质管路S10与第二换热器(142)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42)与蓄热池(143)之间设置第二循环工质管路S9连接形成循环换热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加余热平板式膜蒸馏及其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蒸馏装置包疏水性微孔膜(1)、冷凝板片(2)、热海水流道(3)、间隙层(4)、冷海水流道(5)、淡水分流管道(8),所述间隙层(4)在所述疏水性微孔膜(1)和所述冷凝板片(2)之间,所述热海水流道(3)位于疏水性微孔膜(1)相对于所述冷凝板片(2)的另一侧,所述冷海水流道(5)位于所述冷凝板片(2)相对于疏水性微孔膜(1)的另一侧;所述冷凝板片(2)上设置分流孔(6),所述分流孔(6)与所述淡水分流管道(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77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置复位结构的碳粉盒
- 下一篇:一种无线充供电车载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