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监控废弃物清理的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6461.6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8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发;陈聪田;徐绍馨;陈柏崴;陈家庆;汤明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32;H04N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曹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监控 废弃物 清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监控废弃物清理的系统与方法,包括有复数个作业装置及作业流程,首先利用运输工具装载废弃物进行载运作业,然后进入处理站对所述废弃物进行处理作业,其中,各所述作业装置或各所述作业装置的作业路径上设置有摄影机,以及侦测异常状况发生的传感器,所述摄影机于各所述作业流程中进行录像,并由录制的影片中撷取图像进行辨识,以确认各所述作业流程中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或者,由所述传感器侦测到异常状况发生时触发撷取所述图像进行辨识,以确认是否发生异常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物清理的监控技术,特别是有效监控废弃物清理过程,确保废弃物的正确清理,减少弊端发生的优良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文明的进度,各国对于废弃物的清理问题,都逐渐加强重视,尤其是在生活质量提升的条件下,废弃物的生成更是与日俱增,不仅破坏观瞻、发出恶臭,更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目前,各国清理废弃物的方式,多是委托给专业的废弃物清理业者,由业者进行废弃物的回收、运输,直到最终的处理或再利用,并有专责机关进行监管之责,以确保废弃物清理符合法规要求。
然而,因为废弃物的清理规模相当庞大,流程极为冗长,故参与人数众多,时间持久,当清理过程中任一阶段发生问题,不仅影响整个废弃物清理成果,而且不容易找到问题所在,难以惩处失职人员。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废弃物的清理流程没有完善的监控制度,即使有心解决问题,也不易察觉问题所在,即使要求工作人员随时进行记录,但人力监控的有效性原本就不高,而且要进行数据的变造也并非困难之事,长期下来,废弃物的有效清理,仍是一个难以达成的梦魇。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科技的发展让业者、监管人员在废弃物清理过程的记录、验证中更为容易,也可以产生相关的报表以供存查,但目前问题在于,没有一套有效整合监控废弃物清理的系统,故即使有优良的监控工具,但缺少相关机制予以使用,导致废弃物的清理仍然成效不彰,有赖于从事业者积极研发改良。
有鉴于前述缺失,本案发明人积极进行研发,经过详细的实验过程与实际操作测试,进而研发出本件智能监控废弃物清理的系统与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监控废弃物清理的系统与方法,利用全程可控制的监控技术,将废弃物在清理过程的每一阶段作业详实记录,自动进行异常判断,减少人为的失误,使废弃物的清理过程安全透明,确保废弃物的清理符合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监控废弃物清理的系统与方法,其中各阶段的作业过程采取自动化监控作业,避免人为的疏忽或窜改数据的发生,让整个废弃物的清理过程更为正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监控废弃物清理的系统,包括有以下作业装置:
运输工具,用来运输废弃物;
处理站,接收所述运输工具运来的所述废弃物;
摄影机,设置于各所述作业装置或各所述作业装置的作业路径上,以在各所述作业装置处理作业流程时进行录像;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摄影机拍摄、传输影片,或者撷取所述影片的图像;
计算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以输入所述控制模块撷取的所述图像进行辨识;
传感器,设置于各所述作业装置或各所述作业路径上,并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当所述传感器侦测异常状况发生时,经由所述控制模块撷取所述图像进行辨识,以确认是否发生异常状况。
根据前述系统,本发明更提供一种智能监控废弃物清理的方法,包括以下作业流程:
载运作业,将废弃物上料至运输工具,并运输到处理站,然后下料所述废弃物至所述处理站的处理前暂存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64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承托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