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6141.0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韩攀;李小彬;方双柱;李俊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7;H01M4/13 |
代理公司: |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闫有幸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附着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膜片和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附着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膜片和负极极耳,所述负极膜片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负极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所述正极片上设有第一绝缘胶纸,所述第一绝缘胶纸边缘的所述正极膜片有第一胶纸凹槽;本发明通过在正极片上设置隔离绝缘胶纸的凹槽,避免绝缘胶纸周围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脱嵌的过多锂离子迁移至对应的负极区域,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储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焊接在对应极片集流体的头部或尾部空白区域,然后以极耳进行定位卷绕,卷出卷芯装配到冲型好特定尺寸的铝塑膜中进行封装,烘烤出多余水分后,注入特定电解液,静置一定时间后对电芯进行活化、抽气、分容等。
现有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通过在已经涂覆了活性物质的集流体特定位置,采用一定方法移除活性物质,再将极耳焊接在移除活性物质的集流体上,然后以极片裁切位置进行定位卷绕,再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封装、烘烤、注液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相比传统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现有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内阻,提升充电速度、降低充放电温升。
现有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耳无有效负极活性物质,无法接收与负极极耳对应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脱出的锂离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采用在与负极极耳对应的正极区域增加胶纸进行隔离保护。但在电池循环或使用后期,与该保护胶纸位置外围区域对应的负极区域会出现析锂,影响电性能尤其是安全性能的可靠性,如何解决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的隔离保护胶纸对应的负极区域出现析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通过在该正极片上设置隔离绝缘胶纸的凹槽,避免绝缘胶纸周围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脱嵌的过多锂离子迁移至对应的负极区域,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附着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膜片和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附着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膜片和负极极耳,所述负极膜片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负极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所述正极片上设有第一绝缘胶纸,第一绝缘胶纸边缘的所述正极膜片有第一胶纸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极耳胶纸;在电池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极耳胶纸的投影被第一绝缘胶纸覆盖。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绝缘胶纸下方设有所述正极膜片或第一绝缘胶纸下方为所述正极集流体。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绝缘胶纸下方设有所述正极膜片,所述第一胶纸凹槽为U形或第一绝缘胶纸下方为所述正极集流体,所述第一胶纸凹槽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片在所述第一凹槽相背的负极膜片区域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相对的所述正极片上设有第二绝缘胶纸,所述第二绝缘胶纸边缘的所述正极膜片有第二胶纸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极耳胶纸;在电池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极耳胶纸的投影被第二绝缘胶纸覆盖。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绝缘胶纸下方设有所述正极膜片或第一绝缘胶纸下方为所述正极集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6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透印双层防回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