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饮用水过滤与吸附净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4519.3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葛哈特·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哈特·施密特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9/04;B01D65/02;C02F1/28;B09B3/00;C02F101/30;C02F101/10;C02F101/12;C02F101/16;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广东灵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 | 肖丽华 |
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饮用水 过滤 吸附 净水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饮用水过滤与吸附净水器,包括与自来水管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两个细菌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两个所述细菌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会和后与净水吸附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净水吸附装置的出水口与气水混合装置、水龙头依次连通。细菌过滤装置将管道水中的微生物拦截住并灭活,针对进入饮用水中的微生物作再次的过滤;净化吸附装置把管道系统中所蓄积的有害物进行吸附处理;气水混合装置将饮用水净化后并通过富氧成为利于人体健康的水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净化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过滤与吸附净水器。
背景技术
饮用水杀菌过滤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染疾病,由于杀菌过滤处理并不能完全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所以杀菌过滤处理是在达到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标准的条件下,将饮用水导致的水介传染病的风险降到最低,达到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1630006 A公开了一种装置,用于多级、模块化的饮用水净化,其中一个模块包括螯合凝胶或螯合杀菌凝胶,用于去除重金属或用于去除重金属和细菌,其中,用于去除重金属的模块串联连接到其他模块,例如颗粒过滤器、水软化模块、活性炭过滤器和过滤膜的。一方面,所述装置专注于去除真正有害、尤其有毒的物质,并且另一方面,专注于通过改善味道(例如,通过去除“氯”)对水质量的普遍改善。
但现有净水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如下问题,首先,反渗透膜的密度约有0.0001微米,可以阻拦水体中的所有物质,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反渗透膜有制造公差,另外在过滤停止间隙就不会过滤水;其实在过滤间隙时它们也有穿透性,微生物和真菌及病原体都可以进入净水后的水体;
其次,设备的耐用期也无法考证,由于在使用过程中,膜的粘状面积不断地增大、穿透力逐渐增强,这是由于在生物膜上聚集众多的细菌部落群。这种粘状型的 细菌粘附在生物膜上,它们先着附在过滤面积上,在过滤通过时会将生物膜约1-2厘米 (根据不同的过滤器)挤压到上部,然后下方变大成细菌群落,在相应的压力下通过管道供水(平均4-6巴压力)可以撕裂生物膜(取决于特性),但也不会释放单一的细菌,而是产生更多细小粘状质;当反冲时,水压会提高并形成众多的小生物膜。在冲洗后它们即刻会再次结合,由于在生物膜里有足够的营养,这种过滤体系始终会聚集更多的细菌着床。即使病毒进入这体系时会被生物膜顺带撕裂,病毒本身不会运动,也没有力量渗透到生物膜里,它们会在生物膜的作用过一段时间内就被瓦解;当过滤设备没有及时更换时,那生物膜和病毒就会进入净化后的水体里;从科学角度而言,活的生物膜不可能被全部冲洗出来,只有灭活后的生物膜才有可能被冲洗出,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饮用水过滤与吸附净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饮用水过滤与吸附净水器,包括与自来水管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两个细菌过滤装置1的进水口,两个所述细菌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会和后与净水吸附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净水吸附装置的出水口与气水混合装置、水龙头依次连通,所述净水吸附装置设置有废水出水口与废水处理厂的进水管道连通;所述细菌过滤装置设置有废水出水口与废水处理厂的进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细菌过滤装置包括位于内部的陶瓷膜,所述陶瓷膜的外部依次环绕有粘土陶瓷材料层、石英砂层、粘土陶瓷材料层、和石英砂层;其中,所述石英砂层的穿透孔径约为500微米;所述粘土陶瓷材料层的穿透孔径约为4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哈特·施密特,未经葛哈特·施密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