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3514.9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晶;张立人;杜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澳望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5 | 分类号: | H04B10/255;H04B10/2557;H04B10/2563;H04B10/079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经七***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ofdm 传输 系统 非线性 损伤 补偿 方法 | ||
1.一种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信号调制模块、电光转换模块、光信道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电信号解调模块;
所述光信道模块包括光纤链路,光纤链路的中间位置布设中间链路OPC补偿模块,中间链路OPC补偿模块用于将前半段光纤链路的频谱翻转对称实现补偿;
所述电信号调制模块用于接收光载波信号并进行调制映射,经过调制后的光载波信号通过光电转换模块转换为光信号,光信号经过中间链路OPC补偿模块进行补偿并经过光电转换模块和电信号解调模块后还原为光载波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道模块包括光纤链路,光纤链路具有前半段和后半段,光纤链路的中心位置设置中间链路OPC补偿模块,光纤链路的前半段依次布设有可调谐光衰减器和第一带通滤波器,光纤链路的后半段依次布设有掺铒光纤放大器和第二带通滤波器;所述光纤链路采用标准单模光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链路OPC补偿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偏振合束器、光电隔离器、3dB耦合器和光隔离器;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泵浦激光器和第二泵浦激光器的激光信号,并经过偏振合束器处理后经过光电隔离器输入至3dB耦合器;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CO-OFDM信号信号,经过光隔离器处理后传输至3dB耦合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双泵浦激光信号和CO-OFDM信号信号经过3dB耦合器处理后经过高度非线性光纤传输至带通滤波器后输出信号至光纤链路的后半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解调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模数转换单元、移除循环前缀单元、串并转换单元、快速傅里叶变换单元、QAM解调单元和并串转换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本振光的激光器、平衡光检测器、偏振控制器、移项器和光混频器;本振光的激光器将信号传输至偏振控制器后输入至光混频器,经过光信道模块处理后的信号输入至光混频器,光混频器经过平衡光检测器和移项器处理后输入至电信号解调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调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串并转换单元、QAM调制单元、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单元、添加循环前缀单元和数模转换单元。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的定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信号功率、泵浦功率和高度非线性光纤的长度入手,找到最优信号功率值、最优泵浦功率值和高度非线性光纤最优长度,实现OPC装置的最佳性能,随后利用转换效率、接收到的误码率、QAM星座图和Q因子来对系统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输入的信号功率与转换效率和误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转换效率、误码率和关系曲线获取最优信号功率值;
获取泵浦功率与转换效率和误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转换效率、误码率和关系曲线获取最优泵浦功率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CO-OFDM传输系统非线性损伤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输入到OPC装置的信号功率为最优信号功率值,调节输入到OPC装置的泵浦功率至最优泵浦功率值,改变高度非线性光纤的长度,获取高度非线性光纤的长度和误码率之间的关系关系,根据误码率和关系曲线获取高度非线性光纤最优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澳望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澳望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35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