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能抗力的多层海上复合材料防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3345.9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硕颀;黄坤;方盛宇;党国毅;陈妍坤;刘文昕;孟庆霖;郑玥;刘浩;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力 多层 海上 复合材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海上防撞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吸能抗力的多层海上复合材料防撞装置。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每一层都由芯材聚氨酯泡沫和外部包裹的GFRP面板组成。本防撞装置具备内中外三层,多层设计在增强保护效果的同时,外层破坏,在修补之前内层可继续发挥一定的防撞作用。圆柱形的设计便于将上次破坏处旋转到船来方向的侧面,现场修补的同时,防撞装置其他完好的部位可以继续保护桩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防撞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吸能抗力的多层海上复合材料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人们在防撞装置的类型选择上逐渐以缓冲体方式的防撞装置为主而广泛应用,材料选择上,钢结构的缓冲体型防撞装置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其主要优势在于防护范围大、有效降低船舶损伤度和撞损后相对低廉的修理费。作为主要结构形式,钢箱在碰撞过程中,可以通过钢结构的塑性变形来有效吸收冲击能量,其具备一定的刚度又能增长碰撞时间,从未达到有效防撞的目的。比如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被应用到港珠澳大桥护舷的设计中;纤维复合材料被用作防撞系统的外壳应用到乌龙江大桥桥墩的保护工作中以及柔性异形筒自浮式复合材料防撞圈被应用到南昌大桥桥墩遭受浮运管段撞击的防撞过程中。
目前已存在的海上防撞装置,按大类可以按图11基本分类。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有一部分仍然以传统材料和形式为主,比如具有弹性和缓冲效果的橡胶,利用其弹性变形从而吸收部分撞击能量达到防撞效果,其大多应用在护舷防护装置中,还有木结构的防撞装置。后来,混凝土和钢结构这两种土木工程中的常见材料也被较多的应用到海上防撞装置中来。如今,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与推广,有较多的研究人员将其设计制作成海上桥墩的防撞装置,比如聚氨酯泡沫、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GFRP(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目前已经应用在海上防撞装置的各种材料,都有其各自的明显的缺点,比如:橡胶对撞击力的折减效应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不适用于大面积水域中的桥墩防护。还有木结构的防撞装置,因其不可循环利用,经济性较差也不是良好的防撞材料。混凝土材料刚度较大,在保护桥墩的同时,对船舶也往往造成难以修补的损坏。钢结构能量吸收率低并且易腐蚀,很难在海洋环境中长期应用,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复合材料中,聚氨酯泡沫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极易因为海浪的抨击而损坏,而GFRP又因为其是典型的脆性材料而具备较低的能量吸收效率,因此二者都不能单独应用到海洋防护中来。而且在结构形式上,大多数防撞装置都是单层,一旦损坏就要整体更换,不符合经海上防撞装置“小坏可用、大坏可修”的原则和经济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吸能抗力的多层海上复合材料防撞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能抗力的多层海上复合材料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每一层都由芯材聚氨酯泡沫和外部包裹的GFRP面板组成。
优选地,每一层的圆周被切分为24个部分,每部分15°,且每一层每一个被切分的泡沫之间,还有一层GFRP腹板。
优选地,每一层按90°环向划分,划分为4个基本加工单元,每个基本加工单元之间用一对凹凸连接插销结构,用一对高强度聚乙烯螺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径向外、中、内层每四分之一部分之间,用径向插销连接。
优选地,径向外、中、内层每四分之一部分插入两个径向插销。
优选地,防撞装置整体为圆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为益效果是:本防撞装置具备内中外三层,多层设计在增强保护效果的同时,外层破坏,在修补之前内层可继续发挥一定的防撞作用。圆柱形的设计便于将上次破坏处旋转到船来方向的侧面,现场修补的同时,防撞装置其他完好的部位可以继续保护桩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3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FAF-Net网络的图像分割方法
- 下一篇:电力设备声纹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