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胶囊原位固化技术的芳香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7087.3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奕;柯勤飞;马佳佳;牛云蔚;寇兴然;徐雯雯;夏义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00 | 分类号: | D06M13/00;D06M23/1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胶囊 原位 固化 技术 芳香 纺织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胶囊原位固化技术的芳香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芳香纺织品为纤维表面分布有芳香纳米胶囊的棉纺织品。制备方法为:棉纺织品通过碱性溶液浸轧,在纤维表面形成碱性环境;碱性溶液浸轧后的棉纺织品两个表面喷洒芳香纳米胶囊溶液,在棉纺织物表面通过原位固化的方式共价接枝上芳香纳米胶囊;将喷洒芳香纳米胶囊溶液的棉纺织品烘干,制得芳香纺织品。本发明在不添加粘合剂的情况下,通过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制备出具备安神助眠和长久释香的芳香纺织品,制备方法简单便捷、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胶囊原位固化技术的芳香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纺织品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健康美丽生活”是现在人们所追求的高质量生活品质,但是随着快节奏方式和高强度工作进入大众生活,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之人们会产生白天嗜睡、疲倦昏沉、沮丧易怒、反应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内分泌失调、忧郁症等疾病。然而日常的家居纺织品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不能够实现安神助眠等多功能效果。通过开发具有长久释香、安神助眠、缓减压力等功效的芳香纺织品,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芳香纺织品往往存在制备工艺不环保,释放不可控和留香不持久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安神助眠和长久释香功效,并且制备方法绿色环保的芳香纺织品尤为重要。第一代芳香纺织品的负载方法是通过浸泡或喷涂的方式将调配型液体香精直接负载到纺织品纤维表面。第二代芳香纺织品的负载方法,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负载方法,是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将香精包覆在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微胶囊中,然后使用化学粘合剂将微胶囊粘附在织物上。但是粘合剂的使用不仅会影响织物手感,而且由于混入有害化合物,如甲醛等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大大地限制了芳香纺织品的发展。
专利CN110756130A公开了一种阻燃微胶囊的合成及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对织物采用了预处理的方法使织物表面带上负电,然后将预处理后的织物浸入到带正电的阻燃微胶囊溶液中,通过晾干、烘干即可以得到阻燃织物。专利CN111501357A提供了一种织物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将棉织物放在砂芯漏斗上,用去离子水浸湿。再将微胶囊整理剂倒入砂芯漏斗上面,进行真空抽滤,最后将织物进行加热干燥制成超疏水表面。专利CN111905662A公开了一种与织物纤维结合力强的相变微胶囊材料,将棉纤维和腈纶纤维混合纤维浸泡在相变微胶囊浆料中,加热后浸泡一段时间,再通过辊压烘干后得到调温织物。但是仅通过微胶囊和织物之间的吸附作用将微胶囊负载到织物表面,两者的结合牢度差,微胶囊在洗涤过程中易脱落。
专利CN108035145A提供了一种香味软包面料的制作方法,首先通过复合纺丝法制备了芳香纤维,再通过浸轧法进行了芳香织物整理。但是这种芳香整理方法工序繁琐,操作复杂,不能实现简单便捷的生产工艺。
专利CN111621986A公开了一种含驱蚊微胶囊多功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微胶囊乳液中加入粘合剂、水和渗透剂,搅拌分散均匀得到芳香驱蚊整理液,然后采用浸轧方法将乳液整理到织物上,最后通过焙烘干燥,得到芳香驱蚊织物。专利CN110791971A提供了一种基于相变微胶囊的智能调温纺织品的层整理技术,首先将水,分散剂水性聚丙烯酸酯涂层剂,相变微胶囊粉末,交联剂和增稠剂低速搅拌均匀形成浆料,然后将配制好的浆料采用干法涂层方式用刮刀式涂布机整理到涤纶织物上,随后进行烘干处理。但是这种织物的整理方法是采用粘合剂或者交联剂将微胶囊负载到织物上,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们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安神助眠和长久释香的芳香纺织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胶囊原位固化技术的芳香纺织品,所述芳香纺织品为纤维表面分布有芳香纳米胶囊的棉纺织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7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T和CBCT间可变形配准方法
- 下一篇: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