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卸胎机轴承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6711.8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2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凌静秀;程龙;王乾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T17/00;G06F119/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轴 承多轴 疲劳 寿命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卸胎机轴承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运用多轴疲劳临界面理论对卸胎机的轴承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相较于传统L‑P轴承寿命预测理论只考虑正应力对寿命的影响,本发明考虑剪、拉、压多轴随机变幅应力的影响,更符合轴承实际情况,预测模型与理论也较为科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卸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卸胎机轴承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矿用机械数量的提高,其所用轮胎的数量也随之提高。巨型卸胎机专门用于卸载重达6t的矿用轮胎,在轮胎加工生产时,需用卸胎机将其卸载并进行90°的翻转,在翻转过程中,由于轮胎巨大的惯性力,轮胎易与卸胎装置产生碰撞,引起系统振动,卸胎装置中的轴承也将承受复杂多变的载荷。复杂的工况易使轴承发生失效,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卸胎机轴承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为轴承的力学特性与使用安全性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卸胎机轴承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卸胎机结构,建立卸胎机三维模型,并将卸胎机三维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模拟卸胎机运作状况,获得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此处为危险部位轴承)处的动载荷谱;
2)建立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的三维模型;
3)将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的三维模型与ADAMS获得的动载荷谱导入ANSYS中对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的等效应力载荷谱;
4)根据瞬态动力学分析,在ANSYS找出等效应力最大的节点并获取等效应力最大节点的应力、应变时间历程;
5)根据等效应力最大的节点的应力、应变,结合弹性力学,进行最大正应变的最大剪应变面的搜索,并将此面作为临界面,计算临界面上的法向正应变、剪应变、正应力,并记录法向正应变、剪应变、正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历程;
6)对法向正应变、剪应变、正应力的三参数进行循环计数;
7)结合Wang-Brown模型,进行寿命预测。
进一步的,步骤1)中,最下方摇臂处轴承动载荷谱均包括竖向力载荷谱、轴向力载荷谱和横向载荷谱。
进一步的,步骤3)中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如下:设置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的材料,对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进行约束与载荷施加,设置外圈完全固定,内圈底面全约束,以柱坐标系约束滚珠绕公转方向的转动以模拟约束架对其的作用,滚珠与内圈、外圈采用有摩擦接触,算法采用增广拉格朗日算法,设置接触刚度,进行网格划分,获得摇臂处轴承,获得卸胎机最下方摇臂处轴承的等效应力载荷谱。
进一步的,步骤5)中确定临界面的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的等效应力最大节点的应力、应变,结合弹性力学,旋转应力、应变坐标到任意平面,求得任意面上的应力与应变,转换公式如下式(1)、(2)、(3)所示,其中θ、两角度取值范围均为[0°,180°),θ、取一个搜索步长进行临界面的搜索,其余应变、应力分量同理可得;
ε'=(M)Tε(M) (1);
σ'=(M)Tσ(M) (2);
式中,ε、σ为原坐标系下应变、应力张量,ε′、σ′为旋转后新坐标系下应变、应力张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6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