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酸体系中含镍合金粉的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6022.7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贺来荣;沙滨;宗红星;张鹏;陈小林;魏建周;姚菲;王多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23/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赵红红 |
地址: | 7371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酸 体系 镍合金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体系中含镍合金粉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含镍合金粉预浸:将含镍合金粉、浓盐酸与水混合后加热搅拌预浸;(2)高压通氧浸出:将预浸料倒入高压釜中,升温,通入氧气反应一定时间,降温、液固分离,产出浸出渣堆存,浸出液进入下一工序;(3)中和除杂:采用碳酸镍调整浸出液pH值,产出中和液和中和渣,中和渣返回浸出工序;(4)树脂提钴:树脂吸附中和液中钴离子,产出碳酸钴沉淀和提钴后液;(5)产品制备:提钴后液少部分制备碳酸镍用于中和除杂工序,其余浓缩热解,产出盐酸回用,氧化镍作为最终产品。本发明浸出、净化及热解过程,产出氧化镍产品,同时实现盐酸及中和除杂试剂的循环使用,清洁、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体系中含镍合金粉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镍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和磁性等性能,主要用于钢铁、镍基合金、电镀及电池等领域,广泛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随着镍资源的枯竭,人们越来越重视镍的二次回收利用。由于含镍合金粉铁含量较高,不管是火法冶炼工艺,还是湿法冶炼工艺均很难经济、有效的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镍元素。因此,开展镍合金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镍合金粉不易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镍元素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镍元素选择性浸出、浸出试剂循环利用的高效、清洁的含镍合金粉的处理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盐酸体系中含镍合金粉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含镍合金粉预浸:将含镍合金粉、水与盐酸按照质量比1:(8-10):(0.25-0.30)的比例混合,在搅拌状态下预浸,提前释放出合金粉与酸反应产出的氢气,避免在高压釜内与氧气接触造成安全隐患;
(2)高压通氧浸出:将预浸浆料倒入高压釜中,温度升至150-160℃,通入氧气,作为氧化剂加速合金粉浸出过程,氧分压0.2Mpa,浸出压力0.7-0.8Mpa,其反应原理为:2Me+O2+2H2SO4=2MeSO4+2H2O,浸出完成后进行降温及液固分离,产出浸出渣堆存,浸出液进入中和除杂工序;
(3)中和除杂:向浸出液中加入质量分数20%的碳酸镍浆料,调整溶液pH至4.8-5.0进行反应,消耗未反应完全的盐酸,并沉淀铁铬杂质元素,反应产出的中和渣返回高压通氧浸出工序;
(4)树脂提钴:采用吸附钴树脂脱除中和除杂后溶液中的钴离子,同时实现其它杂质元素的深度净化;待树脂饱和后,采用2mol/L的盐酸作为反洗液进行反洗;产出含钴液用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钴沉淀作为副产品,产出提钴后液进入产品制备工序;
(5)产品制备:分出体积分数为5-10%的步骤(4)中提钴后溶液,加入300g/L的碳酸钠溶液制备碳酸镍沉淀返回中和除杂工序;其余提钴后溶液浓缩蒸发至镍离子浓度为180±5g/L,之后进行喷雾热解,热解温度1000±10℃,产出盐酸返回含镍合金粉预浸工序,产出氧化镍作为最终产品。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1)中,所述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可以减少浸出液体积。
步骤(1)中,所述预浸温度为60-65℃,预浸时间1h,可以提前将易于浸出的物料浸出完全,减轻高压浸出负担。
步骤(2)中,所述浸出时间为1-1.5h。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反应温度为60-65℃,反应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杂质离子浓度小于0.0003g/l。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反洗液与树脂体积比为6-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6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