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34210.6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5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璞;陶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W28/02;H04W28/06;H04W28/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空地 一体化 中心 集中 组网 系统 网络 编码 方法 | ||
1.一种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定义网络编码机会探测协议,所述的网络编码机会探测协议中设有周期性发送的TSMSG广播报文,所述的TSMSG广播报文中包括发送源节点的MAC地址、TTL值;
S2:终端节点和/或中心节点通过TSMSG广播报文在一跳范围内的交互,建立一跳邻居信息表;
S3:通过TSMSG广播报文在两跳范围内的转发,中心节点根据收到同一源节点的不同TSMSG报文中的TTL值,判断一个邻居节点是否监听到另一个邻居节点的数据报文,中心节点根据终端节点的网络编码条件,从而建立可编码邻居信息表;
S4:中心节点根据可编码邻居信息表对可编码数据包进行处理和转发给终端节点;
步骤S3,具体的,所述的中心节点接收一终端节点的TSMSG广播报文中TTL值为N,并接收经过另一终端节点转发的一终端节点的TSMSG广播报文中TTL值为N-1,两个TSMSG广播报文中TTL差值为1,则判断一个终端节点和另一终端节点互为编码邻节点,此时中心节点发现可编码机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编码机会探测协议还包括16字节的mac头,所述的mac头依次包括6字节的0xFFFFFFFF字段、6字节的Src_mac字段、2字节的0x6409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SMSG广播报文为14字节,其依次包括1字节的patket_type字段、1字节的version字段、6字节的orig字段、2字节的ttl字段、4字节的seqno字段;
其中,orig字段为源节点的MAC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中心节点具体对可编数据包进行处理和转发给终端节点包括以下步骤:
S410:搜索缓冲区查找可编码数据包是否存在;
S420:当缓冲区不存在可编码数据包时,进行单播数据包缓存;
S430:当缓冲区存在可编码数据包时,进行编码与发送;
S440:终端节点缓存监听和发送的数据包;
S450:终端节点接收并解码网络编码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10,具体地,
S411:中心节点接收到来自终端节点的定向报文后,首先传递给网络编码系统,搜索缓冲区编码机会,查找可编码数据包是否存在;查找编码机会的算法以当前单播包的源节点为起点;
S412:首先遍历源节点的互为编码邻节点;
S413:遍历源节点的目的节点的互为编码邻节点;
S414:通过步骤S412、S413得到可编码数据包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检查缓存区数据包,如果存在,则进行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20,具体地,
S421:当编码缓冲区不存在可编码数据包时,单播数据包将被添加至编码缓存中,等待可编码数据包的到来;
S422:缓冲区是一个源地址→目的地址条目对哈希表,每个条目有一个链表,包括来自前一跳和指向下一跳的所有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空地一体化中心集中式组网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30,具体地,
S431:比较原始数据包的长度,选有较长净负荷的原始包作为编码目标缓冲区,并将该长度作为一个标志位记录到可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
S432:获得较短数据包的长度,记录到可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
S433:确定MAC头部中的目的地址;
S434:采用产生随机数的概率方法选择可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的目的地地址;
S434:创建新包头,对可编码数据包进行封装并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42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