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直流再启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2958.2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7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剑;王彪;郑超;吕思卓;朱童;叶希;胡鑫;李甘;王曦;李惠玲;陈怡君;李再华;张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16;H02J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直流 启动 控制 参数 优化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缓解直流再启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采集的交直流电网参数,建立电网仿真计算模型;对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进行初始化,确定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的初值;进行直流单极两次再启动过程仿真;根据风机机端电压暂态响应,结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保护整定参数,评估风电机组是否进入低电压穿越控制过程;当风机出口电压低于预定值时,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当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后,增大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档位,将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增加,并再次进行直流单极两次再启动过程仿真,直至风机不会进入低电压穿越,或者触发角已调节至最大值,确定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参数优化取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解直流再启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一次能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负荷中心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地区。为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在我国推广应用,投入实际运行的特高压工程日益增多。于此同时,在能源转型、节能减排战略的推动下,西北等富集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地区已实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集中开发,如甘肃酒泉和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等,风光新能源电源汇集后经特高压直流外送,已成为我国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的一类典型场景。
当交流电网或直流系统出现故障扰动时,以由半控型晶闸管构成的换流器为核心部件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其换流站与交流电网交换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均会出现大幅波动,进而对换流站近区的风电与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基地的并网安全构成威胁。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较高,针对于此,与交流线路重合闸功能类似且能够有效提升直流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直流再启动功能被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运行中,直流系统故障及再启动过程将导致直流有功功率快速大幅变化,并因此造成换流站无功功率发生显著波动,进而使送受端交流电网受到冲击。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经特高压直流外送的场景中,直流故障及再启动过程引发的换流站无功波动,会导致整流侧近区风机低电压穿越连锁反应进而威胁送端电网运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解直流再启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直流系统故障及再启动过程将导致直流有功功率快速大幅变化,并因此造成换流站无功功率发生显著波动,进而使送受端交流电网受到冲击。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经特高压直流外送的场景中,直流故障及再启动过程引发的换流站无功波动,会导致整流侧近区风机低电压穿越连锁反应进而威胁送端电网运行安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缓解直流再启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包括:根据预先采集的交直流电网参数,建立电网仿真计算模型;对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进行初始化,确定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的初值;根据所述初值,进行直流单极两次再启动过程仿真,确定直流单极两次再启动过程仿真后的风机机端电压暂态响应;根据所述风机机端电压暂态响应,结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保护整定参数,评估风电机组是否进入低电压穿越控制过程;当风机出口电压低于预定值时,启动扰动过程,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当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后,增大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档位k,将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增加Δα0,并再次进行直流单极两次再启动过程仿真,直至风机不会进入低电压穿越,或者触发角已调节至最大值,确定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参数优化取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29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