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1937.9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丁茜;何治亮;刘全有;朱东亚;孟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00 | 分类号: | G01N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大气 降水 流体 围岩 反应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设置有控温结构;
流体注入结构,包括流体配置组件和注入驱动组件,所述流体配置组件与所述反应釜连接;
化学信号采集结构,与所述反应釜连接;
回流结构,一端与所述化学信号采集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流体注入结构连接,所述回流结构能够将经过所述化学信号采集结构检测的流体回流至所述流体注入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结构包括加热套,所述加热套套设在所述反应釜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配置组件包括:
中间容器,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管线上由靠近所述中间容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反应釜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预热器和第二阀;
气瓶,通过第二管线与所述中间容器连接,所述第二管线上设置有第三阀和气体增压泵;
压力容器,通过第三管线与所述中间容器连接,所述第三管线上设置有第四阀和第一恒压恒流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内存储有二氧化碳气体,所述压力容器内存储有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结构包括: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输入端通过第四管线与所述化学信号采集结构连接,所述第四管线上设置有回压阀;
第二恒压恒流泵,一端与所述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管线与所述流体配置组件连接,所述第五管线上设置有第五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上设置有第六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驱动组件为所述第一恒压恒流泵。
8.一种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方法,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流体配置组件内配置第一模拟大气降水流体;
将所述第一模拟大气降水流体注入装填有岩样的反应釜内;
在第一设定温度和第一设定压力下使所述第一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所述岩样反应;
监测所述第一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岩样反应后所述反应釜排出的第一反应流体中的第一化学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流体配置组件内配置第一模拟大气降水流体包括:
向所述流体配置组件内注入水;
向盛有水的所述流体配置组件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在所述流体配置组件内形成二氧化碳溶液;
通过控制所述二氧化碳气体的注入量控制所述二氧化碳溶液的压强;
将所述二氧化碳溶液进行预热,形成所述第一模拟大气降水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测所述第一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岩样反应后所述反应釜排出的反应流体中的化学参数之后还包括:
在流体配置组件内配置第二模拟大气降水流体;
将所述第二模拟大气降水流体注入所述反应釜内;
在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二设定压力下使所述第二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所述岩样反应;
监测所述第二模拟大气降水流体与所述岩样反应后所述反应釜排出的第二反应流体中的第二化学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9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动轴承
- 下一篇:PCB图像校正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