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身份安全校验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0577.0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富巍;温国锋;胡晓霞;石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熔;赵平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份 安全 校验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身份安全校验方法及系统,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可应用于金融领域和其他领域,所述方法包含:根据用户选定的安全特征和预存的控制规则生成安全特征控制策略;获取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用户选定的所述安全特征控制策略生成对应的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根据预设混入规则混入至短信验证码后,反馈至金融服务请求的发起方;接收所述发起方提供的所述短信验证码并根据所述安全特征控制策略解析校验发起方实时的安全特征值获得校验结果;根据校验结果对所述金融服务请求进行对应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可应用于金融领域和其他领域,尤指一种身份安全校验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金融现已成为金融业的发展常态。互联网金融是以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为依托,开展资金融通、支付结算、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信息安全角度,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互联网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一些小规模的金融企业并不具备建立独立的IT安全架构系统的能力,而是使用虚拟化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此类云平台一般只提供系统级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具备应用甚至业务层的安全防控措施,易引发安全事件。
2、经济安全角度,互联网金融存在种类多、交易额大的特点,如支付结算、网络贷款、基金理财销售、金融托管等金融业务,因此也成为金融犯罪的新战场。客户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冒用客户身份盗取金融资产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在境外实施作案以绕过国内执法区域控制,社会影响恶劣,并为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扰乱了金融秩序。
3、安全技术角度,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采取防火墙等安全通行技术、IDS安全检测技术、SSL安全传输技术、PKI身份认证技术、基于公钥私钥的安全加解密技术及生物识别多因子检测技术,所有技术主要停留在网络、系统、数据(交易)层,并结合客户身份及生物属性的静态信息实现安全控制,但由于缺失更能体现客户个性化特性的安全信息,如动态位置属性、社会关系属性、行为密码属性,使得客户信息泄露后,易于不法分子破解客户金融服务成功实现资金转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份安全校验方法及系统,针对客户支付密码被窃取并被冒用进行支付金融场景下,提出一种把客户安全定制服务信息编码至验证码的方法,并结合金融机构安全特征值设置、运营商验证码校验、金融机构实施反欺诈干预的一系列操作,实现互联网安全认证与具有客户行为特征安全信息的双因子检测和控制,提升互联网金融活动安全控制能力,并为客户安全行为特征的扩展应用提供有效路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身份安全校验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根据用户选定的安全特征和预存的控制规则生成安全特征控制策略;获取金融服务请求,根据用户选定的所述安全特征控制策略生成对应的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根据预设混入规则混入至短信验证码后,反馈至金融服务请求的发起方;接收所述发起方提供的所述短信验证码并根据所述安全特征控制策略解析校验发起方实时的安全特征值获得校验结果;根据校验结果对所述金融服务请求进行对应处理。
在上述身份安全校验方法中,优选的,根据用户选定的所述安全特征控制策略生成对应的加密信息包含:根据所述安全特征控制策略抽离安全控制规则并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将所述编码结果根据加密及散列映射法转换为非定长规则字符串到定长字符串的映射,根据映射结果获得加密信息。
在上述身份安全校验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安全特征控制策略包含地域安全控制、亲属关系安全控制或多密码安全控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上述身份安全校验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安全特征值包含发起方的位置信息、通信号码信息或交易密码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0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