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9583.4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苗庆;刘清波;傅家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高林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单纤三 无源 分光 器件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及其装配方法,基座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配合口且通过配合口安装有发射端、接收端及滤光片座;所述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与封焊管体固定后,通过调节环与基座壳体固定;所述滤光片座的轴向上开设有通孔,滤光片座的一端固定在基座壳体内且设有与通孔连通的滤光片安装槽口,另一端位于基座壳体外且固定有尾纤适配器,尾纤适配器的插芯插入通孔,优点在于:优化了器件产品结构设计,在基座结构中,采用基座壳体与滤光片座两件式分离的装配结构,并配合倒装耦合的装配方法,使得滤光片座在基座壳体内的位置、尾纤适配器在滤光片座内的位置固定,保证了尾纤适配器插芯与接收端的焦距距离和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的尾纤式单纤三向光器件主要是采用以下方式装配:先将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与基座压配焊接固定,再将尾纤适配器进行X/Y/Z三轴耦合,并通过调节环搭接焊接,最后再耦合两个接收端。但此结构和耦合方式会因为发射端激光二极管焦距长/短或光路偏的现象,使得尾纤适配器的耦合位置出现不规则的变动,而尾纤适配器的不固定性,又影响到接收端的耦合,造成产品制程良率/效率的很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及其装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能够有效解决接收端耦合良率/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包括基座壳体,基座壳体上开设有配合口且通过配合口安装有发射端、两个接收端及滤光片座;所述发射端包括激光二极管、封焊管体及调节环,激光二极管与封焊管体固定后通过调节环与基座壳体固定;其中一个接收端上固定有滤光片支架,滤光片支架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一端的开口用于封罩该接收端的透镜,另一端的开口覆盖有0°滤光片;
所述滤光片座的轴向上开设有通孔,滤光片座的一端位于基座壳体内且设有与通孔连通的滤光片安装槽口,另一端位于基座壳体外且固定有尾纤适配器,尾纤适配器的插芯插入通孔;与滤光片座连接的配合口处设有内凹的台阶,滤光片座外壁上设有被台阶限位且与配合口契合的限位板,所述滤光片座通过限位板与基座壳体固定,尾纤适配器通过限位板与滤光片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滤光片座位于基座壳体内的一端固定有隔离器。
进一步的,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口包括与其中一个接收端对应的45°斜槽口一和与另一个接收端对应的45°斜槽口二,45°斜槽口一和二相对设置且均安装有45°滤光片。
进一步的,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口包括位于45°斜槽口一和另一个接收端之间的0°水平槽口,0°水平槽口上安装有0°滤光片。
进一步的,与滤光片座连接的配合口至少有一个限位面。
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激光二极管与封焊管体使用电阻焊封焊紧固;
S02.将滤光片座压配入基座壳体,将滤光片粘贴到滤光片座上,进行烘烤固化;
S03.将尾纤适配器插入滤光片座的通孔,之后通过激光将尾纤适配器、滤光片座、基座壳体焊接固定;
S04.将激光二极管进行X/Y/Z三轴耦合,达到产品要求规格时,再通过调节环与基座壳体搭接焊接;
S05.通过尾纤适配器输入指定波长的光,对其中一个接收端进行耦合,当耦合响应电流达到要求规格时,将该接收端固定;
S06.通过尾纤适配器输入指定波长的光,对另一个接收端进行耦合,当耦合响应电流达到要求规格时,将该接收端固定。
进一步的,步骤S02中,需更加产品类型,选择性的安装隔离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9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