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G、AI边缘计算、物联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及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7463.0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营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英创艾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40/02;G06F16/906;G06F16/9535;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陈嘉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i 边缘 计算 联网 数字化 管理 系统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运营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G、AI边缘计算、物联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及方法和装置;所述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区域网点中或离行金融服务站、金融舱的智能交互设备和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第一摄像头、智能小站以及中心处理端;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5G、AI边缘计算、物联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设置智能小站以实现数据的边缘计算,不仅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极大地减轻了中心处理端的负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需求在边缘端解决,通过将5G技术、AI边缘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实现了对众多智能交互设备及其内部数据的统一管理,不仅有效提高了银行的获客能力、营销能力以及运营管理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营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G、AI边缘计算、物联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及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集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元素的智能领域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智慧金融”,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当前商业银行纷纷转移战略阵地,发展“大零售”转型赋能,在此过程中,网点仍是作为金融业务拓展的重要载体,新常态下银行“获客营销和运营管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痛点,例如:
1、客户的获取能力以及获取渠道不足。
2、数据不互通,数据获取渠道割裂,业务无法闭环。
3、AI投入无法全渠道覆盖。
4、运营管理效能低,缺乏专业运营管理工具,依托人工手段单一且效率低。
形成以上挑战和痛点的主要原因是各银行智能交互设备之间单独运营且协同性差,无法对各区域网点的客户、营销应用、技术信息以及各数据等进行统一的全局管理。
进一步地,随着银行智能交互设备的不断增加,银行系统中心处理端所要处理计算的数据越来越多,不仅造成中心处理端的负荷非常大,还造成数据处理效率非常低,并且,中心处理端与银行各智能交互设备并不处于同处,无法为用户提供较快的响应。
因此,设计一种基于银行的可对多个银行智能交互设备的客户、营销应用、技术信息以及各数据等进行统一全局管理并且结合有边缘计算技术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本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5G、AI边缘计算、物联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方法及其处理装置和存储介质,克服了现有智慧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低、响应慢、营销转化率低、数据不互通、建设成本高且周期长以及运营管理效能低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5G、AI边缘计算、物联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所述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区域网点中或离行金融服务站、金融舱的智能交互设备和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第一摄像头、智能小站以及中心处理端;其中,
所述第一摄像头获取在区域网点中客户的客户信息,所述智能交互设备通过交互方式获取区域网点中客户的客户信息及客户行为数据;
所述智能小站分别通过物联网与智能交互设备和第一摄像头连接,并根据客户信息及客户行为数据进行AI边缘计算,为客户提供业务推荐和深度管理服务;
所述中心处理端与智能小站通过5G移动通讯连接,以获取处理后的客户信息及客户行为数据,并对其进行管理、存储及展示。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智能小站或/和中心处理端设置有标签库或/和分类优化模型,并将客户信息或客户行为数据根据标签库或分类优化模型,进行客户的标签分类或优化提炼以得到客户分类信息。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智能小站或/和中心处理端包括数据脱敏模块,对敏感信息通过预设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以实现保护敏感隐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英创艾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英创艾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7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