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避免残留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配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2038.2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武;李晓珍;唐晶;郑朝灿;章艳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7/00;B28C7/06;B28C7/10;B08B9/087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章珍霞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残留 再生 混凝土 生产 配比 装置 | ||
1.一种可避免残留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起到搅拌作用的搅拌杆,且搅拌杆的内侧设置有清料机构,所述搅拌罐的右侧上部开设有第一下料管并起到下料作用,且第一下料管的内部设置有控料机构;
所述清料机构包括调节杆、承接杆和承接块;
调节杆,其转动连接在搅拌杆的内部;
承接杆,其连接在调节杆的外部;
承接块,其固定安装在承接杆的外端;
所述控料机构包括支撑杆、抵块、衔接盘、第一电机和调节盘;
支撑杆,其转动连接在第一下料管的内部;
抵块,其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的外部;
衔接盘,其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右端并位于第一下料管的外侧;
第一电机,其固定安装在搅拌罐的右侧上端面;
调节盘,其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
第二下料管,其开设在搅拌罐的左侧上部并起到下料作用,所述搅拌罐的左方放置有输送辊,且输送辊的上端与第二下料管相连通,所述输送辊的左方放置有衔接壳;
调节块,其连接在衔接壳的右侧内部,所述调节块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簧,且调节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承接壳,所述承接壳的中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在衔接壳内的活动块;
筛分框,其设置在承接壳的内侧,所述筛分框的右部前后两侧外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连接在承接壳内壁中的调节短块,且筛分框的左部前后两侧外部均固定连接有承重块;
运动块,其固定安装在承重块的内端,所述运动块的左右两侧同样均固定安装有弹簧,且运动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调节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运动杆,所述调节块和运动块分别通过弹簧的单体在衔接壳内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所述承重块的下部内侧固定安装有滑动连接在衔接壳内的凸块结构;
活动轮,其固定安装在运动杆的前端,所述运动杆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承接板,且承接板的后侧外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活动轮呈凸轮状结构,且活动轮与衔接杆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并起到带动运动块往复滑动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残留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的下端呈倾斜设置并起到引导混凝土流向的作用,且搅拌杆的下端外部固定安装有与搅拌罐的底部相贴合的底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残留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和承接杆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并起到带动承接杆升降的作用,且承接杆在搅拌杆内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并对搅拌杆起到限位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残留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块的纵截面形状呈环形设置,且承接块的外侧与搅拌罐的内壁相贴合并起到刮除搅拌罐内壁余料的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残留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块的纵截面形状呈椭圆形,且抵块与第一下料管的内壁相贴合并起到堵塞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残留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盘和调节盘采用啮合的方式相连接并起到带动支撑杆转动的作用,且调节盘的外部设置有两组齿块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20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镀锡机
- 下一篇:一种下涂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