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电晕漆包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0713.8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4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乐;赵彦朋;黄代忠;马红杰;姚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工(马鞍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眉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30;H01B3/4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5191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晕 漆包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电晕漆包线,包括金属导体芯线,金属导体芯线的外壁上涂覆有复合绝缘层,复合绝缘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酯亚胺涂层,聚酰胺酰亚胺涂层,自滑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电晕漆包线,通过改进现有漆包线的组成成分,加入聚酯亚胺绝缘漆,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改进聚酯亚胺绝缘漆的占比,制备出新的配比成分的耐电晕漆包线,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耐电晕漆包线附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漆包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电晕漆包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变频技术因其节能、可靠性强、运行稳定、能耗低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高速动车、新能源主驱电机等领域。但是为这些领域提供动力的变频电机因其在工作状态时,长期负载极高的频率和过电压,这些高频高压极容易在电机内部漆包线间产生电晕现象,导致变频电机内部绝缘材料过早失效。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使用耐电晕漆包线代替普通漆包线。所谓耐电晕漆包线是指在普通漆包线中以物理(机械共混法)或化学键合(溶液凝胶法、插层法、原位聚合法、等离子体法)的方法加入含量约为2%~5%的纳米级无机耐电晕(SiO2、Al2O3、TiO2)材料,与普通漆包线相比,无机纳米材料价格昂贵,导致耐电晕漆包线的价格约为普通漆包线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无机纳米材料的引入,耐电晕绝缘漆膜与金属铜导体的附着性会降低,在绕线过程中,耐电晕漆包线漆膜容易与金属导体分离,造成耐压不良或匝间击穿,严重影响变频电机的质量。
因此,研究一种低成本高附着性耐电晕漆包线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耐电晕漆包线成本高、附着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电晕漆包线,通过调整漆包线的成分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改进传统耐电晕漆包线附着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耐电晕漆包线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电晕漆包线,包括金属导体芯线,金属导体芯线的外壁上涂覆有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酯亚胺涂层,聚酰胺酰亚胺涂层,自滑漆涂层。
进一步,聚酯亚胺涂层的厚度不小于43mm。
进一步,聚酰胺酰亚胺涂层为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涂层,聚酯亚胺涂层和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涂层之间设置耐电晕聚酯亚胺涂层。
进一步,聚酯亚胺涂层的厚度不小于5mm。
进一步,聚酯亚胺涂层的厚度和复合绝缘层总厚度之比为10%。
进一步,聚酰胺酰亚胺涂层为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涂层。
进一步,聚酯亚胺涂层的厚度和复合绝缘层总厚度的之比为24%~50%。
进一步,聚酯亚胺涂层和聚酰胺酰亚胺涂层之间设置耐电晕聚酯亚胺涂层,聚酰胺酰亚胺涂层和自滑漆涂层之间设置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涂层。
进一步,聚酯亚胺涂层的厚度不小于22mm。
进一步,聚酯亚胺涂层为耐电晕聚酯亚胺涂层。
本发明的耐电晕漆包线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电晕漆包线,通过改进现有漆包线的组成成分,加入聚酯亚胺涂层,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改进聚酯亚胺涂层的占比,制备出新的配比成分的耐电晕漆包线,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耐电晕漆包线附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耐电晕漆包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铜芯;2、聚酯亚胺涂层;3、耐电晕聚酯亚胺涂层;4、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涂层;5、自滑漆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工(马鞍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眉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工(马鞍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眉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0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粗甲醇精制工艺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车载应用的应用名称更新方法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