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层复合式泥水回收分离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9352.5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涛;郭朝文;马浩;曹程禹;马玉涛;郭东茹;管素敏;赵令晖;程拥;王亚绮;韩成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刘一晓;韩华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泥水 回收 分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层复合式泥水回收分离池,由竖向叠置的一级分离单元和二级分离单元构成,前者包括用于接收待分离泥水的第一容纳槽,其第一底板高于第二底板设置,第一、二底板上方分别对应重力沉降区和污泥提升区,重力沉降区设置有滗水器和第一刮泥机构,污泥提升区设置有污泥提升泵和污泥输送管;后者包括设置在重力沉降区上方的第二容纳槽,其顶部设置有与滗水器相连的上清液回流管,底部设置有底泥管和第二刮泥机构。本发明占地少、投资省,泥水分离效率高,可以实现排泥水零排放,节约水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式泥水回收分离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各地区节水意识、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大部分城市自来水厂今后将陆续完善排泥水处理工艺,对絮凝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反冲洗排水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以保证净水厂安全运行,降低水厂运营成本。但常规回收处理构筑物及污泥浓缩设备占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低,水泵能耗较高,且泥、水分离效果不佳,回收水的水质变动较大,二次利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分离效果较好的复合式泥水回收分离池,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叠层复合式泥水回收分离池,所述回收分离池包括
一级分离单元,包括
第一容纳槽,用于接收待分离泥水,具有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高于所述第二底板设置,第一底板上方为重力沉降区,第二底板上方为污泥提升区;
滗水器,设置在所述重力沉降区的上部,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槽外部的上清液回用管;
第一刮泥机构,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用于将重力沉降区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提升区;
污泥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底板上的污泥提升泵和与所述污泥提升泵相连的污泥输送管;
二级分离单元,包括
第二容纳槽,设置在重力沉降区上方,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滗水器相连的上清液回流管,第二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向槽体外延伸的底泥管;
第二刮泥机构,设置在第二容纳槽内,用于将污泥送入所述底泥管;
其中,所述污泥输送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二容纳槽内。
所述第一刮泥机构为液压往复式刮泥机。
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和进泥管,所述进水管和进泥管均设置在第一刮泥机构的刮泥起始端一侧。
所述污泥提升泵为两台,均靠近第一刮泥机构的刮泥排出端设置。
所述第二刮泥机构为中心传动浓缩刮泥机。
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顶部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出口与上清液回流管的进口相连。
所述溢流槽为沿第二容纳槽内壁设置的环形槽。
所述第二容纳槽一侧设置有污泥平衡池,所述污泥平衡池内设置有搅拌器,污泥平衡池的进口与所述底泥管相连,污泥平衡池的出口连通有排泥管。
所述污泥平衡池与第二容纳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式泥水回收分离池,采用上下叠加的形式,将泥水回收和污泥浓缩合二为一,节约用地,减少工程投资;采用液压往复式刮泥机和滗水器可以降低扰动,提升泥水分离的效率;污泥提升泵放置于第二容纳槽下部,可以缩短污泥输送距离,降低水泵扬程,节约能源;通过收集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上清液进行循环回用,可以实现排泥水零排放,节约水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93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