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多功能监测井的防泄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7194.X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1/00 | 分类号: | B09B1/00;G01M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倪健 |
地址: | 247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填埋场 多功能 监测 泄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多功能监测井的防泄漏装置,有效解决现有封堵装置不能在漏气初期进行有效封堵和不能有效延长密封时效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井管,井管内有监测管,端盖下方有隔板,监测管上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下挡板之间有加料装置,上挡板向下挤压橡胶颗粒形成封堵;还包括上方腔体、中间腔体和下方腔体,隔板上有活塞管,活塞管内有第一活塞,下方腔体内的气体泄漏至中间腔体,推动第一活塞和连杆向上移动,橡胶颗粒之间的挤压力进一步减小,直至触发加料装置对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装填橡胶颗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封堵装置不能在漏气初期进行有效封堵和不能有效延长密封时效的问题,有效延长密封时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口封堵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多功能监测井的防泄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垃圾填埋场等场所,在将垃圾填埋在地下后,会产生一些沼气等气体,一般会设置有用于环境监测的多功能监测井,井管直插地下,环境监测装置安装在井帽组件上并用于对井管内采样,以便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为了防止井内气体从井口泄漏,需要在井口上安装密封装置;一般会采用密封圈或密封垫进行密封,但这些密封结构存在密封效果差,密封周期短的问题,同时需要工作人员定时进行检修,监测井数量多时频繁检修工作量很大;由于密封圈或密封垫失效过程是缓慢的,在漏气初期不容易被发现,而且,非检修期如果出现泄漏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造成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多功能监测井的防泄漏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封堵装置不能在漏气初期进行有效封堵和不能有效延长密封时效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向的井管,井管内同轴设有监测管,井管上端通过端盖进行封堵,端盖上设有用于泄压的单向阀,端盖下方设有固定在井管内壁上的隔板,隔板下方的监测管上套装有上挡板,上挡板能上下移动,上挡板下方设有固定在井管内壁上的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设有加料装置,加料装置将橡胶颗粒充入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上挡板向下移动挤压橡胶颗粒,使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井管和监测管之间形成封堵;端盖和隔板之间为上方腔体,隔板和上挡板之间为中间腔体,下挡板下方为下方腔体,隔板上插装有连接上方腔体和中间腔体的活塞管,活塞管内有一个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通过一个连杆与上挡板固定在一起;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橡胶颗粒失效初期导致下方腔体内的气体泄漏至中间腔体,并推动第一活塞向上移动,经连杆带动上挡板向上移动,橡胶颗粒之间的挤压力进一步减小,直至触发加料装置对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装填橡胶颗粒;第一活塞向上移动到某一高度时触发中间腔体内的气体泄漏至上方腔体,使井管内各处气压相等,上挡板向下移动挤压橡胶颗粒使井管和监测管之间再次形成封堵。
优选的,所述端盖与井管之间设有密封垫,端盖上置于井管外侧的端面中间插装有套装在监测管外缘的封堵螺帽,封堵螺帽与端盖之间设有套装在监测管上的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管、第二活塞和推杆;加料管插装在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井管上并与井管连通,加料管内装有一个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左端连接有推杆,第二活塞右端的加料管内装有橡胶颗粒。
优选的,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均开有透气孔,透气孔的直径小于橡胶颗粒。
优选的,所述上挡板与隔板之间装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活塞管上开有漏气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上开有漏气孔;漏气孔不影响中间腔体内的高压气体推动第一活塞向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连杆为倒U形杆,连杆一端固定在活塞上端,另一端向下穿过隔板,并固定在上挡板上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端盖上开有一个通孔,单向阀置于通孔的上方,端盖上方固定有一个泄压管,泄压管一端固定在端盖上方将通孔包裹在内,泄压管另一端固定在井管外部的监测管上,并与监测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7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