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5549.1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穆卫谊;王晗;白清俊;孙燕;张继红;韦开;赵钦;杨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42 | 分类号: | G01N3/42;G01N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徐瑶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猕猴桃 硬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装置,包括有底座单元及置在底座单元上的支撑台单元,底座单元上安装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夹持有螺旋测微器;还包括有三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第三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通过与柱形联接器与螺旋测微器连接;猕猴桃试验品位于三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之间;还包括有供电单元、三个压力数据显示单元及三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一个压力数据显示单元与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连接;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与一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配合使用;三个压力数据显示单元及三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均与供电单元连接。该装置解决了感官定性分级不明确、测量仪器成本高以及有损测量问题。还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果硬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装置,还涉及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属于猕猴桃的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稳居世界前列,但是国际市场占有率却不及新西兰的十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商品化处理能力不足。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猕猴桃的新鲜度和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导致商品化处理能力与猕猴桃市场需求之间出现矛盾。猕猴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水果,鲜果易腐烂变质,采后的猕猴桃如果不进行及时、合理的分拣保存,即一定的商品化处理,容易造成总体质量下滑和资源浪费。猕猴桃品质与成熟度、损伤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表皮颜色不会随着成熟度发生改变,而硬度可以作为猕猴桃成熟的直观表征,因此硬度成为了购买者选择水果质量决定因素之一。目前测量猕猴桃硬度的手段主要是感官定性判断和仪器定量判断。
感官判断主要是根据人手的触觉进行粗略地判断猕猴桃的硬度来进行定性分级,不同个体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分级结果差异大,并且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大批量的快速判断,效率低。
仪器判断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测量猕猴桃硬度的相关指标来进行定量分级,主要有物性测试仪、高光谱成像检测系统和硬度检测仪。物性测试仪可以测量猕猴桃的硬度、脆性和咀嚼性等参数,高光谱成像检测系统可以测量猕猴桃的坚实度、可溶性固形物、糖度和硬度等参数,有着精确和可视化的参数指标,能够给测量者提供准确的标准。虽然测量效果好,易对猕猴桃硬度进行较为精细的划分,但是仪器成本高,操作门槛比较高,体积大,不易携带,只能进行抽样采集数据。
市场上的猕猴桃硬度检测仪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削去水果表皮,然后手工将测头插入果实内部测量,但容易由于测头受力不均,导致测量准确性比较低;一种是将猕猴桃果肉切割成规则的块状,通过拉压试验测量硬度,这种测量方式对猕猴桃产生一定程度损伤及浪费。
综上所述,定量的猕猴桃硬度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参数。目前猕猴桃硬度测量手段还存在感官定性分级不明确、测量仪器成本高、有损测量、测量数据不详实等众多不足,因此,研发一种无损、高精度、测量数据完整的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无损检测装置与方法是非常迫切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装置,解决了感官定性分级不明确、测量仪器成本高以及有损测量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猕猴桃硬度检测装置,包括有底座单元及置在底座单元上的支撑台单元,底座单元上安装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夹持有螺旋测微器;还包括有三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其中两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设置在支撑台单元上,第三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通过与柱形联接器与螺旋测微器连接;猕猴桃试验品位于三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之间;还包括有供电单元、三个压力数据显示单元及三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一个压力数据显示单元与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连接;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与一个压力数据采集单元配合使用;三个压力数据显示单元及三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均与供电单元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5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