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3081.2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汉工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6 | 分类号: | F16B5/06 |
代理公司: | 嘉兴鼎鸿智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529 | 代理人: | 朱怡蔓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装置 | ||
固定装置,其包括连接件,接合件,以及端帽。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凸缘,嵌入部,以及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括凹槽,以及圆锥段。所述接合件包括盖体,密封筋,张合元件,以及卡锁元件。所述盖体呈弓形结构并以一个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张合元件以一个对称面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张合元件的对称面与所述盖体的对称面相互重合,所述盖体以与两个所述张合元件的对称面相互重合的对称面为准朝向所述凸缘弓起且开口方向朝向张合元件。使得在所述张合元件张开的过程中,所述张合元件带动所述盖体弯曲,使原本呈弓形的所述盖体在所述张合元件张开后变平整,从而使所述盖体与所述载体贴合的更紧密,不会有缝隙,提高密封性和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需要将载体和附装元件之间通过一个多件式的固定装置将两者紧密连接,例如车身部件和门或板之间的连接。如专利号为CN200980142850.2的中国专利。该固定装置在处于预装配位置时,接合件的卡锁元件锁定在连接件的第一凹槽区域中,接合件的张开元件处于嵌入区域中。而在该固定装置在处于最终装配位置时,需要对上部件沿装配方向施加压力,则连接件在克服卡锁元件的保持力之后相对于接合件沿装配方向运动,直到卡锁元件与连接件的第二凹槽区域进入接合,同时接合件的张开元件从嵌入区域中出来并且通过连接件的圆锥形的部段张开,从而这些张开元件牢固地压靠到载体的开口的边缘上。通过撑开张开元件使其牢固地压靠到载体的开口的边缘上的方式来连接固定装置和载体,但是由于密封元件和接合件直接通过注塑的方式连接,使得在张开元件被撑开时会使密封元件造成弯曲,导致密封元件与载体贴合的不紧密存在缝隙,从而影响密封效果和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固定装置,其包括一个连接件,以及一个与所述连接件配合的接合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本体,两个从所述本体一端的侧壁径向延伸出来的凸缘,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的嵌入部,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凸缘和所述嵌入部之间的凹槽部。两个所述凸缘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嵌入部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限位件,以及两个用于容纳所述接合件的嵌入槽。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凹槽部之间间隔设置,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凹槽部之间间隔的区域形成所述嵌入槽。所述凹槽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的凹槽,以及一个连接所述凹槽和所述嵌入槽的圆锥段。每一个所述凹槽包括一个靠近所述嵌入部的第一凹槽,以及一个靠近所述凸缘的第二凹槽。所述圆锥段的直径从所述嵌入槽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接合件包括一个盖体,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张合元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卡锁元件。所述盖体呈弓形结构并以一个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张合元件的对称面与所述盖体的对称面相互重合。所述盖体以与两个所述张合元件的对称面相互重合的对称面为基准朝向所述凸缘弓起且开口方向朝向张合元件,两个所述卡锁元件的对称面垂直于两个所述张合元件的对称面。在所述固定装置处于最终装配状态时,所述卡锁元件接合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张合元件在所述圆锥段的作用下被撑开并带动所述盖体弯曲,以使原本呈弓形的所述盖体在所述张合元件张开后变平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的端帽。
进一步地,所述嵌入部还包括一个设置所述本体一端的半圆端,以及两个分隔两个所述嵌入槽的第一板条。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半圆端和所述凹槽部之间且与两者间隔设置,所述端帽设置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半圆端之间。所述第一板条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部和所述限位件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凹槽还包括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颈部,以及一个分隔所述凹槽的第二板条。
进一步地,所述卡锁元件径向向内指出,且轴向开设有一个导向凹槽。所述第二板条位于所述导向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接合件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盖体中心的开口,以及一圈从所述盖体上延伸出来的密封筋,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开口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汉工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汉工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3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