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水下爆炸下舰船的损伤模式分布图谱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9271.7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6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张弛;郑欣颖;梅志远;白雪飞;陈国涛;李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余小草 |
地址: | 43003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水下 爆炸 舰船 损伤 模式 分布 图谱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获取水下爆炸下舰船的损伤模式分布图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表征水下爆炸产生冲击波强度和气泡脉动强度的第一冲击因子,获取用于表征气泡脉动与船体结构的耦合效应的第二冲击因子,利用第一冲击因子和第二冲击因子获取用于描述水下爆炸强度的第三冲击因子;
利用舰船的型高、型宽、板厚和惯性矩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用于表征舰船结构强度的强度因子;
获取第三冲击因子和强度因子的若干取值组合下舰船所对应的损伤模式,以构建用于进行水下爆炸下舰船的损伤模式预测的分布图谱;
其中,所述第一冲击因子fe具体为:
C2为基于平面波假设和结构遮挡的冲击波能量相等下获取得到的冲击波强度,γ为用于表征气泡脉动强度的爆径比参数,W为药包质量,R为爆心与舰船的最短距离,Rmax为气泡最大半径,D为爆炸深度,D0为大气压力水头高度;
所述第二冲击因子fζ具体为:
表示船体梁一阶湿模态频率FS与气泡第一次脉动频率Fb之比;
所述强度因子S具体为:
I为舰船船体梁典型截面惯性矩;B为船体梁型宽;H为船体梁型高;t为板厚;
所述利用第一冲击因子和第二冲击因子获取用于描述水下爆炸强度的第三冲击因子具体为:
C4=-λfelog10fζ
C4为所述第三冲击因子,fe为所述第一冲击因子,fζ为所述第二冲击因子,λ为用于船体梁模型计算的缩比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取水下爆炸下舰船的损伤模式分布图谱的方法,其中,所述舰船所对应的损伤模式包括:
整体中拱、底部“瘦马”失效、塌底破坏、右舷塌底破坏、左舷舷侧“瘦马”失效、局部底凹变形、整体中垂损伤、整体鞭状响应、整体弹性响应、鞭状响应和整体弹性中的一种或多种。
3.一种获取水下爆炸下舰船的损伤模式分布图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冲击因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表征水下爆炸产生冲击波强度和气泡脉动强度的第一冲击因子,获取用于表征气泡脉动与船体结构的耦合效应的第二冲击因子,利用第一冲击因子和第二冲击因子获取用于描述水下爆炸强度的第三冲击因子;
强度因子获取模块,用于利用舰船的型高、型宽、板厚和惯性矩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用于表征舰船结构强度的强度因子;
分布图谱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冲击因子和强度因子的若干取值组合下舰船所对应的损伤模式,以构建用于进行水下爆炸下舰船的损伤模式预测的分布图谱;
其中,所述第一冲击因子fe具体为:
C2为基于平面波假设和结构遮挡的冲击波能量相等下获取得到的冲击波强度,γ为用于表征气泡脉动强度的爆径比参数,W为药包质量,R为爆心与舰船的最短距离,Rmax为气泡最大半径,D为爆炸深度,D0为大气压力水头高度;
所述第二冲击因子fζ具体为:
表示船体梁一阶湿模态频率FS与气泡第一次脉动频率Fb之比;
所述强度因子S具体为:
I为舰船船体梁典型截面惯性矩;B为船体梁型宽;H为船体梁型高;t为板厚;
所述利用第一冲击因子和第二冲击因子获取用于描述水下爆炸强度的第三冲击因子具体为:
C4=-λfelog10fζ
C4为所述第三冲击因子,fe为所述第一冲击因子,fζ为所述第二冲击因子,λ为用于船体梁模型计算的缩比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92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