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窥用背光模块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09119.9 | 申请日: | 2021-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0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苏振豪;邓嘉峰;刘金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窥用 背光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窥用背光模块,包括多个背光单元,每个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具有第一发光角度范围。每个第二发光元件的尺寸小于第一发光元件的尺寸,每个第二发光元件具有第二发光角度范围,第二发光角度范围小于第一发光角度范围。在第一模式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二强度。在第二模式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三强度,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四强度,且第一强度大于第三强度,第二强度小于第四强度。借此,本发明的防窥用背光模块,可以达到防窥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防窥用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设置有两种发光元件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的一种应用中必须满足防窥的目的,这样的显示面板可减少左右视角的对比度而具有相对较窄的视角。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在导光板上设计微结构,配合逆向微结构的棱镜片来达到防窥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防窥用背光模块,包括多个背光单元,每个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具有第一发光角度范围。第二发光元件的尺寸小于第一发光元件的尺寸,第二发光元件具有第二发光角度范围,第二发光角度范围小于第一发光角度范围。在第一模式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二强度。在第二模式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三强度,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为第四强度,且第一强度大于第三强度,第二强度小于第四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角度范围大于等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60度,第二发光角度范围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4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具有第一最大发光强度,第二发光元件具有第二最大发光强度。第一强度为第一最大发光强度的100%,第二强度小于等于第二最大发光强度的20%。第三强度大于等于第一最大发光强度的25%且小于等于第一最大发光强度的50%,第四强度为第二最大发光强度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背光单元包括四个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这四个第二发光元件的其中两个之间且在四个第二发光元件的其中另外两个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单元包括第一背光单元与第二背光单元,第一背光单元相邻于第二背光单元。第二背光单元中的四个第二发光元件的设置方位分别相对于第一背光单元中的四个第二发光元件旋转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背光单元还包括支撑元件,支撑元件设置于第一发光元件之上,支撑元件的下表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发光元件的上表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窥用背光模块还包括光学结构,此光学结构设置于支撑元件上方且直接接触支撑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为多角锥台,此多角锥台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多角锥台的上表面相对于多角锥台的下表面具有旋转角度,此旋转角度大于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角锥台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等于多角锥台的下表面的面积的二分之一。多角锥台的下表面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发光元件的上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且小于等于第一发光元件的上表面的面积的五分之四。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旋转角度为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角锥台的下表面具有内圆,此内圆的直径为y微米,多角锥台具有高度,此高度为x微米,其中,x为y的0.5倍至1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模式下,背光单元所形成的亮度视角范围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防窥用背光模块,可以达到防窥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91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