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8954.0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秦显营;罗丹;李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02;H05B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胡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动力电池 石墨 发热 组件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发热膜包括聚酰亚胺覆盖膜、电极材料、石墨烯材料复合层、背胶;所述聚酰亚胺覆盖膜、电极材料、石墨烯材料复合层、背胶依次层叠通过压合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亚胺覆盖膜和电极材料由聚酰亚胺基覆铜膜经蚀刻工艺加工一次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覆盖膜厚度为1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的导电介质中电流输入端和电流导出端采用金属铜材料;所述电极材料的厚度为12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胶为热敏型3M背胶,所述背胶的厚度为0.5-2mm。
6.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柔性电路板、背胶层和石墨烯内膜依次叠合,通过热压机压合制得石墨烯材料复合层;
S2、将聚酰亚胺覆盖膜、电极材料、石墨烯材料复合层、背胶依次层叠,通过热压机压合制得初级石墨烯发热膜;
S3、根据设计尺寸规格将步骤S2制备的初级石墨烯发热膜分切,制得石墨烯发热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热压机压合温度为60-160℃,热压时间为1-5s,热压压力为20-35Mpa;步骤S2中所述热压机压合的温度为100-270℃,热压时间为1-10s,热压压力为30-55Mp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石墨烯发热膜组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制备方法为:
S1、将聚酰亚胺基覆铜膜和感光膜进行复合,制得第一复合膜片;覆膜机采用预涂型覆膜机,覆膜时热压温度为100-160℃、压力为0.5-3Mpa、时间为30s;
S2、由S1制备的第一复合膜片和菲林进行曝光处理,复合膜片的感光膜表面生成电极图形的潜影,为第二复合膜片;
S3、将S2制备的第二复合膜片经过显影工艺处理,将潜影转变成为可见图像,为第三复合膜片;
S4、将S3制备的第三复合膜片进行清洗干燥处理,为第四复合膜片;
S5、将S4制备的第四复合膜片经蚀刻工艺,将要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去除,生成设计的电极图案,为第五复合膜片;
S6、将S5制备的第五复合膜片进行清洗干燥处理,为第六复合膜片;
S7、将S6制备的第六复合膜片进行退膜处理,以清除未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即制备得到柔性线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89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