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础润滑油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8303.1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金碧华;陈佳均;王律;陈成元;朱海毅;李世晴;尤丹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 | 分类号: | C10G7/00;C10G7/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陈伟英 |
地址: | 31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润滑油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础润滑油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原料预处理:将原料蜡油进行加热、除掉杂质和脱硫,获得废润滑油;(b)加氢异构:所述的废润滑油进入两个串联反应器组成的加氢装置中进行加氢异构,获得反应油;(c)切割分馏:所述反应油进入减压分馏塔进行分馏,分馏后的油品采出至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中的油品经过气液交换至所述减压分馏塔进行切割,然后又回流至所述缓冲罐,如此反复切割回流至少两次,最终自所述缓冲罐中采出的油品经气液交换,获得基础润滑油产品;优点是经过至少两次的反复切割分馏,使得各个馏分之间充分交换,提高了对馏分的切割精度,大大降低了产品中各个馏分的重叠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础润滑油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新建新型润滑油加氢装置生产的各种牌号的基础润滑油,其馏分范围窄、粘度稳定、无色、无味、闪点稳定具有很好的热安定性。基础润滑油作为较高的附加值产品,正受到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的高度重视。
润滑油是高附加值的石油精炼产品,由燃料-润滑油型常减压蒸馏装置提炼制成。原料油通过常压塔后,被切割成石脑油、煤油、柴油、重柴油和常压渣油等废润滑油,废润滑油进入减压分馏塔后,经由侧线汽提塔汽提得到不同馏程范围的基础润滑油,这些基础润滑油经后续处理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润滑油产品,只是采用该生产工艺的基础润滑油切割精度不高,油品中的各个馏分之间重叠的部分较多,导致得到的基础润滑油产品的质量不高,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础润滑油的生产方法,使得废润滑油在进入分馏塔切割时多次回流气液相交换,减少各种基础润滑油馏分之间的重叠部分,提高了对馏分的切割精度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础润滑油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将原料蜡油进行加热、除掉杂质和脱硫,获得废润滑油;
(b)加氢异构:所述的废润滑油进入两个串联反应器组成的加氢装置中进行加氢异构,获得反应油;
(c)切割分馏:所述反应油进入减压分馏塔进行分馏,分馏后的油品采出至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中的油品经过气液交换至所述减压分馏塔进行切割,然后又回流至所述缓冲罐,如此反复切割回流至少两次,最终自所述缓冲罐中采出的油品经气液交换,获得基础润滑油产品。
进一步地,步骤(a)中的原料预处理中,将原料蜡油与氢气混合后进入燃烧炉进行加热,然后进入第一反应器除掉杂质和脱硫。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炉中的原料蜡油与氢气混合的温度为350℃-360℃。如此设置使得废润滑油在质量最优,也更节能。
进一步地,步骤(b) 中所述的废润滑油进入第二反应器进行异构,异构后的废润滑油进入第三反应器进行精制,获得反应油。废润滑油在异构过程中会裂化,提高反应油的饱和率。
进一步地,步骤(c) 中所述缓冲罐中的油品经过反复切割后经过侧线汽提塔进行分馏,分馏后的油品一部分进入减压分馏塔进行切割,另一部分的分馏后的油品经气液交换,获得基础润滑油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减压分馏塔的压力设定为20mbar-25mbar,所述侧线汽提塔中的蒸汽温度和压力分别设定为240℃-250℃和1.0MPa-1.1MPa。如此设置使得缓冲罐中的油品分割的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经过至少两次的反复切割分馏,使得各个馏分之间充分交换,提高了对馏分的切割精度,大大降低了产品中各个馏分的重叠部分,进一步地保障了油品中重组分的质量。实验表明,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采出的产品,其重叠部分可以降到15%以下,采出的成品白油产品闪点较现有工艺采出的白油产品的闪点高,可达到170+℃,远远超出国标GB4853-1994要求的闪点标准,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质和附加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8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