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轮组件及风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7701.1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闫文娟;袁凌;董健;刘伟超;周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3/06;F03D80/30;F03D80/70;F03D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轮 组件 风机 | ||
1.一种风轮组件,所述风轮组件的叶片根部(100)设置有根部平台(110),所述风轮组件的轮毂(200)设置有轮毂腹板(210),所述叶片根部(100)与所述轮毂(200)通过变桨轴承(3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平台(110)和所述轮毂腹板(210)之间设置有避雷装置,所述避雷装置包括避雷电缆(500)和至少一组吊挂组件(400),所述吊挂组件(400)固设于所述叶片根部(100)的内壁,用于吊挂所述避雷电缆(500);所述避雷电缆(500)靠近所述轮毂腹板(210)的一侧与所述轮毂腹板(210)连接,靠近所述根部平台(110)的一侧穿过所述根部平台(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组件(400)包括基座(410)和吊臂(430),所述基座(410)固设于所述叶片根部(100)的内壁,所述吊臂(430)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基座(410),所述吊臂(430)的底端设置有过线孔(432),所述避雷电缆(500)自所述过线孔(432)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430)的顶端铰接于所述基座(410);
所述吊挂组件(400)的数量为多组,沿所述变桨轴承(300)的轴向,多组所述吊挂组件(400)间隔设置且相互之间相位差为零;
所述避雷电缆(500)依次穿过各所述吊挂组件(400)的过线孔(4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10)的底部设置有吊环(420),所述吊臂(430)的顶端铰接于所述吊环(4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420)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吊臂(430)的摆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430)的顶端固接于所述基座(410);
所述吊挂组件(400)的数量为多组,沿所述变桨轴承(300)的轴向,多组所述吊挂组件(400)间隔设置;自所述根部平台(110)至所述轮毂腹板(210),多组所述吊挂组件(400)沿所述叶片根部(100)的转动方向依次错位设置;
所述避雷电缆(500)依次穿过各所述吊挂组件(400)的过线孔(43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装置还包括第一固线圈(610),所述第一固线圈(610)的内侧为柔性材料层,所述根部平台(110)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一固线圈(610)安装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避雷电缆(500)自所述第一固线圈(610)内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装置还包括第二固线圈(620),所述第二固线圈(620)的内侧为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二固线圈(620)的侧面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固线圈(620)的一端固设于所述轮毂腹板(210);所述避雷电缆(500)自所述第二固线圈(620)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二固线圈(620)且自所述开口穿出所述第二固线圈(620)后固接于所述轮毂腹板(210)。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电缆(500)的长度为所述根部平台(110)的贯穿孔至所述避雷电缆(500)在所述轮毂腹板(210)上的固定点的距离的1-1.5倍。
10.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轮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7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