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持架铆接工艺及电动涡旋压缩机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7403.2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0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彬;平静艳;张强;马傲然;戴之钧;曹家豪;张顺;洪六辉;梁道才;朱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4 | 分类号: | B21J15/14;B21J15/38;F16C33/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401 | 代理人: | 朱焰枫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持 铆接 工艺 电动 涡旋 压缩机 轴承 | ||
本发明涉及轴承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保持架铆接工艺及电动涡旋压缩机轴承。其中的保持架铆接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选取两个架体,及对应数量的铆钉;其中的架体包括球兜部和连接板,连接板的厚度为S;其中的铆钉沿轴向依次包括钉头、紧钉段、过渡段和引导段,其中紧钉段长度为e、直径为d1,紧钉段与过渡段的长度之和为b,引导段的直径为d2;则有e=0.85S~1S,b=1.8e~2e,d1>d2;铆钉依次穿过两个架体上对应的铆接孔,此时紧钉段与铆接孔过盈配合,引导段与铆接孔之间留有间隙;对铆钉端部加压,引导段和过渡段变形填充铆钉与铆接孔之间的间隙。采用上述保持架铆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保持架的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持架铆接工艺及电动涡旋压缩机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零部件,用于支撑机械旋转体,并降低机械旋转体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深沟球轴承是最常见的轴承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内圈、外圈、保持架3和滚动体2,其中的保持架由两个架体铆接而成。
由于轴承工作时会伴随机械旋转体转动,并且承受的载荷复杂多变,因此轴承各组成部件也会产生一定疲劳磨损,甚至结构破坏,影响轴承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
其中保持架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三种:保持架与铆钉分离、保持架拉断、铆钉剪断。如图1所示即为保持架的三种破坏形式示意图,其中A所示为保持架与铆钉分离形式,B所示为保持架拉断形式,C所示为铆钉剪断形式。
经过对现有保持架结构的分析,及保持架破坏形式的研究,发现现有保持架铆接完成后,在铆钉与铆接孔之间,及两个保持架的贴合面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即如图2所示状态,从图上可明确体现,铆钉与铆接孔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同时两个保持架连接板之间也存在一定间隙。这造成工作过程中两个架体之间会在轴向和周向上有小量的相对运动,对铆钉和保持架造成附加的冲击载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保持架的承载能力,这也是造成轴承保持架早期失效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持架铆接工艺及电动涡旋压缩机轴承,提高保持架的承载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持架铆接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选取两个架体,及对应数量的铆钉;
其中的架体包括球兜部和连接板,连接板上预设有铆接孔,连接板的厚度为S;
其中的铆钉沿轴向依次包括钉头、紧钉段、过渡段和引导段,其中紧钉段长度为e、直径为d1,紧钉段与过渡段的长度之和为b,引导段的直径为d2;则有e=0.85S~1S,b=1.8e~2e,d1>d2;
步骤二 铆钉依次穿过两个架体上对应的铆接孔,至钉头与对应连接板的外侧面接触,此时紧钉段与铆接孔过盈配合,引导段与铆接孔之间留有间隙;
步骤三 对铆钉端部加压,引导段和过渡段变形并填充铆钉与铆接孔之间的间隙,完成铆接。
采用上述铆接工艺,可以有效消除铆接完成后铆钉与铆接孔之间的间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增大承载面积,还能减小甚至消除两个架体相对于铆钉在周向上的运动,避免架体与铆钉之间产生较大冲击载荷,提高了铆钉的承载能力,可以很好的提高铆钉的周向承载能力,降低保持架早期失效中铆钉剪断的概率。
作为优选,两个架体依次为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的铆钉依次插入前架体和后架体的铆接孔;步骤二中,所述的过渡段部分与后架体的铆接孔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铆钉依次与前架体和后架体的铆接孔预压紧。
在保持架的早期失效中,导致架体与铆钉分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两个架体的连接板之间存在间隙,即存在虚铆合。这会导致在轴向交变载荷作用下,两个架体相对于铆钉轴向运动,并频繁承受冲击载荷,直至架体与铆钉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